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超过45字)(6分)

在草长莺飞,春雨淅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答案:
杜鹃,又名布谷鸟,(1分)在春夏时节常昼夜不停啼叫,(1分)它不筑巢、不孵卵,(2分)也不哺育自己的幼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说明性的文字,如百度对杜鹃的介绍,要说明它叫什么,有什么特征,如叫声或叫的时间,有什么生活特性。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推荐试题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15分)

心许子午兰

友人赠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长的叶子,顶部举着一簇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态。友人告诉我说,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开花,因而得名“子午兰”。

那夜为安妥几行文字,熬到很晚。忽而想起子午兰,该正是开花的时候吧?揿亮阳台的灯,果真看见子午兰开的正好!但与我平空猜想的不一样,不是热烈地全部绽放,而是仅开了一朵花。紫蓝颜色,指甲盖般大小,精致的花瓣,更加精致的花蕊,单单薄薄的样子,却不失风致——真个是禁得起端详的一种花呢!

次日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探头去看那朵子午兰,已经不十分精神了;中午下班回家再看时,却早谦卑地垂了头,寻不到半点儿昨夜的姿容。

那些日子就特别喜欢熬夜,熬到夜半时分,去看每次只开一朵的子午兰。有时分明看到分披两侧的花苞各自预备好了一个鼓胀胀的花蕾,在心里跟自己说:这回,可要开出一对姊妹花了!然而,那两个花苞仿佛决心要捍卫某种风格,夜半依然是一枝独放,另一枝呢,自然排到了次日。

就这样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着胃口。二十多个花苞,足足赚走我二十几日的快乐。

很情愿为这棵子午兰付出些快乐的遐想。想她定然是不畏惧寂寞的一种花。不但选择了深夜,而且选择了独放。对着静静绽放的一朵紫蓝小花,总有向她诵读老杜那两句靓诗的冲动——“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嘿,你没觉出“商量”这个词用得妙极吗?设若我的子午兰也需要商量”,她们该用怎样细嫩的嗓音呢?呢喃说着次第展露芳菲心事的话题,连枝叶都给熏香了呢!不想邀宠,无意争妍,慢条斯理地说出一个个漂亮的心愿,在完成了与星光的神秘对话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凋萎了自己。如果这一株植物也拥有一颗小小的心,它一定是淡定的,从容的,也无疑是聪慧的,睿智的。太欣赏它那么妥帖地安排好了自己的花期,努力迁延了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

如果,如果上帝也让我开出自己的一种花,昨天的我,或许会在选择的时刻惶惑,因为我同时爱着许多种花,掂量中,我定会被不得已的扬弃轻轻折磨;但是,今天,我已毅然决定让自己开成了子午兰!不在喧嚷的时刻喋喋不休地诉说,不在阳光与尘土交织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披露心迹。珍藏着一个紫蓝色调的愿望,面对自己的灵魂,悄然打开。借一方无形的镜子,照见自己的无瑕的容颜。在这个“凋谢”无情地觊觎着每一个无辜生命的世界上,我愿意学着子午兰的样子,每天让自己开出一朵花,不急于和盘托出满心锦绣,不迫着他人喝彩,认真掐算着,精心安排好每一个日子,细水长流地支付自己的美丽心情。只要有花可开,就不允许生命与暗淡为伴。而当凋谢必然降临,就在自己的花影中欣然谢幕,不怨艾,不盘桓,走得果决而又凛然。

心许子午兰。唯愿我的爱从尘世的喧嚷中沉静地滤出,作别繁复与火爆,携着一个简约的梦想,步入一种全新的纯美境界……

1.试分析结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章划线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3.作者为何要心许子午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 “楚辞”再到 “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种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休养方式,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C.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不懂天文、历算知识和科学哲学,却懂琴、棋、书、画。

E.汉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这反映了国人只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3.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4.请结合全文分条说明中国文化为什么是一种诗性文化。(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莫能其生出本末审:知道

B.故世人未之也奇:奇特

C.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除: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汉相国曹参后 // 帝高阳苗裔兮

B.征太祖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仲卿母所遣

C.太祖乃变易姓名 // 静女

D.欲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2分)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

③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