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它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②⑤④⑥ 考点:本题考查语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布衣大师侯宝林

纪觅功

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侯宝林先生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日子。

侯宝林坐在沙发上,旁边的支架上挂着三个瓶子,有高营养液,有生理盐水等。自从他患胃癌并做了全部胃切除手术后,它们就成了他赖以维持生命的源泉。我们进门后,侯先生高兴地把右手绕过支架,伸过来和我们握手。他的手那瘦,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只有微微的温热。

侯先生对他的老朋友说:“今天来的是知己,我有话跟你们说。我一辈子没有白吃饭。可是今天却是白吃饭了。真是没有意思啊。为活着而活着,真是没有意思啊。”大家宽慰他:“您这是说到哪儿去了?人老了,谁能没病没灾呢?您就安心养病吧。大家都惦记着您,想着您,还盼您病好了回去呢。”侯宝林摆摆手说:“回不去了。你们也不必说了。我谢谢你们,我老在想,老了,就死吧。领导上说安乐死不人道,可我觉得安乐死最人道。但这跟谁说去呢?谁也不懂我的意思。在病房,我也看看电视,可是那些反映外国黑社会的片子,真让人担心:无恶不作的人和事,会不会也在咱们中国出现呢?我是个艺人,一生只知道干合适的事,干合理的事,凡事都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可是我觉得我们这种人慢慢地被淘汰了。真的,我一辈子是一个顺民,对社会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一不打仗,二不要搞什么运动,安居乐业。大家安居乐业的意思也不敢要求小康,只要求温饱。我想,世上好人是少数,坏人也是少数,不好不坏的人是大多数,是靠他们支撑着这个地球。一家三口,有一间十五平方米的房子就知足了。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无非是老老实实的,平平安安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来。看电视,我还有一个疑问:那么多的伪劣产品是哪儿来的呢?都是个体户干的?我不信。恐怕还有国营大企业干的。因为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这样做,怎么行呢?学马列,还是应该用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而不能光用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书来解释,结果翻译的人糊涂,我们也糊涂,大家都是糊里糊涂。我们怎么不能用马列原理来解释伪劣产品呢?”大家说:“您还是安心养病吧。操这么多心干吗?”

侯宝林说:“这是老百姓的事儿,也就是我的事儿。我这辈子靠的是他们。我的遗嘱已经写好了,只有三句话,我念给你们听:‘尊敬的听众观众,我一生是为你们的笑而活着,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一生都是你们供养的。’”说完,禁不住老泪纵横。

侯宝林病倒的消息,大家慢慢都知道了,几位老哥儿坐在一起,说起侯宝林,有的感叹,有的唏嘘。

老哥儿甲说:旧社会抓壮丁,有时可以用钱买丁,侯宝林把妻子王雅兰的耳环当掉送人;同行生病了,他自己上圈子说相声,把收入换成药给人送去。同行的婚丧嫁娶,哪一次没有侯宝林的“份子”?就说前不久吧,河南一个县要建电厂,不知谁说侯宝林是大师啊,他肯定很有钱,人家找上门来,侯宝林毫不犹豫地把存折拿出来。他家里还挂着人家用斗大的字写的致谢条幅呢。前年亚运会,他又捐了一万元。这不是说明他确实有钱吗?没有十万,能捐一万吗?我可知道他这一万元是怎么来的,不是“倒”来的,是他一句一句说相声说来的!他是没有钱的人干有钱的事儿。他说过:“不吃剥削饭,哪来富余钱?”他一生不聚财,不敛财,不守财。报上传说他有宾士轿车,哪里有这回事?无论人家怎么说他,他从不申辨一句。

老哥儿乙说:侯宝林真是个苦命人。小时候就不知亲爹妈是谁,养父又有吸毒的恶习。他四五岁就出去捡煤核儿,要过饭。穷人的难处他哪有不知道的?他有一个他叫“三姐”的人,有一次他生了病,是她送来烙饼,借给他被子,他感念她一辈子。他每年大年初二去她家拜年,直到去年自己病倒了,走不动路。所以他跟我们这样的无名之辈是好朋友。他跟我说过:“人活在世上,眼不能老是往上看,心得往下想。我的朋友只是和我社会地位相当的或是比我低的,地位比我高的都不是我真正的好朋友。”

临危时,他说:“我小时候学谚语、格言,总不理解,比如‘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英雄一刻不能无权,小人物一刻不能无钱’,等等。现在明白了。”

又过了好久好久,“我已经没精力说话了。”他说完了这句话,便双手合十进入化境。

(原载《读者文摘》一九九三年第六期。罗玉峰摘自《周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大部分文字采用人物叙述的方式表现侯宝林先生的为人,叙述主体无论是传主本人还是老友,都给人以真实亲切感。

B.侯宝林先生一生不聚财、不敛财,对处于困境之人伸出援助之手,这种高尚人格的表现与其小时候的困窘遭遇有关。

C.“我一辈子是一个顺民,对社会没有什么要求”,却又看不惯社会中出现伪劣产品等现象,反映了其思想的矛盾与复杂。

D.“我的朋友只是和我社会地位相当的或是比我低的,地位比我高的都不是我真正的好朋友”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交友的准则。

E.“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英雄一刻不能无权,小人物一刻不能无钱”,这些话让侯宝林先生临终时后悔当初没有意识到钱、权的重要性。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侯宝林先生为什么说“我一辈子没有白吃饭。可是今天却是白吃饭了”?(6分)

3.请简要分析侯宝林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6分)

4.探究:纵观全文,侯宝林先生的人生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最后一张药方

立 夏

习武镇人人习武,连姑娘家都会几手花拳绣腿,小娃娃也学着舞枪弄棒。却有一人例外,那人就是王小三。王小三是个外乡人,如果没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和见人先露三分笑的巴结,不习武的王小三是绝无可能在习武镇站稳脚跟的,他跟习武镇的人实在是大不相同。

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习武镇人说话高亢激昂、中气十足,王小三却操一口绵绵软软、叽里咕噜的外乡话。习武镇人崇尚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就服谁。所以王小三越和善客气,越让习武镇的人看不起。不过,习武镇及周边四邻八乡的人离不开王小三,他开的小三药店,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闻名。那些鼻青脸肿、断胳膊断腿的主儿,在王小三这儿开个药方,推拿敷药十天半个月,又能生龙活虎地出去打打杀杀。所以小三药店每日车马盈门,任他收费低廉,还是挡不住地成了习武镇数得出来的富户之一。

既是富户,就有人上门借钱。在习武镇借钱,靠的是拳脚上的功夫。邻镇的那几个小泼皮,只有几手皮毛功夫,在镇里的其他富户那儿借不到,专找王小三借。每次泼皮一开口,王小三立马把银两奉上,绝无二话。镇上的人气不过,合计着要替王小三出头,刚一露话音,王小三就将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邻居们顿时兴味索然,不再管他的闲事。渐渐地,习武镇得健忘症的人多了,拿了药方,敷了药,却忘了带钱,事后还忘了还,王小三也不计较,下次见面,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那日凌晨,老街的榨油作坊突然失火,等到大家发现,火舌已吞噬了整个铺面,老板娘抱着她的小女儿困在后厅尖叫,人们越不过火墙,只能提着一桶桶的水泼上去,却于事无补。这时,只听对面小三药店的木门“吱呀”一声,一个瘦小的人形呼地蹿过街面,一个鹞子翻身,灵巧地跃上了临近的屋顶。不等人们回过神来,王小三已手提两人出现在屋顶,轻松落下。将她们放下后,他再次跃上屋顶,手劈脚踢,硬是将周围房子的椽条全部挪开,防止了火势的蔓延。

第二天,小三药店的门外大清早就齐刷刷站着那帮泼皮,他们是来还钱的,王小三眯眯笑着收下了。他们却还不肯走,跪在地上把头瞌得咚咚响,求王小三收他们为徒,王小三决计不肯,把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初秋的天气渐渐有了凉意,习武镇来了一个陌生中年男子,一路打听来到小三药店。王小三一见此人,顿时面如死灰。那人并不说话,只伸手在墙上轻轻一按,墙上立刻出现五个深深的指印。王小三也没说话,伸出手,在那指印上轻轻一抹,指印不见了,只看到一块凹进去的墙面。那人面色一沉,扭身就走,绝尘而去。王小三长舒一口气,依旧做他的药店掌柜,脸上的笑意却渐渐地浓了。

转眼又过了两年,一须髯皆白的老者寻到药店,叫一声习武镇人从没听到过的陌生名字。王小三呆了半晌,还是应了,走到老者面前,低头说:“来吧。”老者在王小三肩膀上重重一拍,然后仰天长笑一声,摇摇晃晃走了。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王小三从此一病不起。习武镇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他,有血气方刚的,摩拳擦掌要王小三说出老者是谁,他们练好武功帮他寻仇。王小三虚弱地摆着手:“是我犯大错在先啊!当时年少轻狂,苟且偷生这些年,足矣。”习武镇人哀哀叹息:“以后我们有了伤痛,又去哪里找你这么好的医生啊?!”王小三手指药柜最上一格:“那里有一张药方,乃根治一切伤痛之良方,等我走了,你们拿出来看吧。”说完,便溘然而逝。

那张药方,一直被恭恭敬敬挂在习武镇的祠堂。据说,看过药方的人,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习武镇人崇尚武力,王小三为人和气,小说的这些铺垫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

B.习武镇人喜好练武,心无旁骛,所以看病经常忘了带钱,事后也完了还。

C.赖账不给的泼皮们在王小三救人之后,立刻来还钱,是被王小三精湛的武艺给吓怕了。

D.王小三被老者在肩膀上重重一拍后,为自己年少轻狂犯下的大错终于有了结果而心境平

静。

E.最后一张药方让习武镇人看了一遍就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说明此前王小三给人看

病留了一手。

2.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极力叙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请作简要分析。(6分)

3.试分析小说中王小三这一人物形象。(6分)

4.小说的题目“最后一张药方”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要分析它的现实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