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一空处1分)

1.嗟乎!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既东封郑,                       ,不阙秦,将焉取之?

3.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徒幕君之高义也。”

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6.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答案: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又欲肆其西封 3.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恐美人之迟暮 6.知我者谓我心忧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君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B.①承天命(景:大)②能终者盖寡(克:能够)

C.①夫在忧(殷:深切)②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放牧)②能而任之(简:选拔)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罚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

B.①择善从之②终苟免不怀仁

C.①震之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傲物

D.①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驻军)

B.又欲其西封(扩张)

C.夫晋,何之有(满足)

D.失其所,不知(同盟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恐美人迟暮

B.夜,缒出去今之墓葬焉

C.若亡郑而有益君得复见将军

D.乱易整,不武   必竭诚待下

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B.第一段中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C.烛之武见秦伯后,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本文除描写外交辞令外,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鲜明生动,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难者也,处死者难。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

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