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语境,在下面两处横线上各补写一句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连贯、得体。

(每句话不得超过25个字)(6分)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就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人无法接受,找到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                                             。(3分)

曾经也有人建议对巴黎地铁里的乞丐群进行驱赶和取缔,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阻止了这一行动。老人家宽容地说:                                            。(3分)

 

答案:
示例:(1)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请像尊重知识一样尊重他们。(3分) (2)巴黎地铁里的乞丐也是巴黎的一道风景。(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答谢民师书

宋?苏轼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注】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由儋州内调,九月过广州。谢民师以诗文求教,二人相处甚洽。本文是作者离广州后写给谢民师的第二封信。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起居佳胜审:知道

B.初无定质:朴素

C.以浅易之说文:掩饰

D.又舟中局迫难写局迫:狭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但常行所当行而君幸赵王

B.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某所,母立于兹

C.盖风雅再变者布衣交尚不相欺

D.而乃赋鄙之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言辞恳切,作者自谦地表达了自己的处境,同时表达了与谢民师有一见如故

之感。

B.文章阐述了苏轼对创作的见解,他认为文章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文辞的华美,而是在于“辞达”,要做到思想与内容的统一,中心的明确。

C.扬雄批判了那种只求辞藻而忽视思想表达的文章,他的文章符合苏轼的创作主张。

D.本文结构清晰,首尾两段体现了书信的格式特点,中间两段引述了先人的事例和言论来

阐述自己的观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2) 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 家

[美]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1.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2.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文戈妻子的形象。(4分)

3.小说的主体部分用的是第几人称?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有何好处?(5分)

4.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虚实、反衬、悬念和铺垫等。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5.简析“黄手帕”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