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 家

[美]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1.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2.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文戈妻子的形象。(4分)

3.小说的主体部分用的是第几人称?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有何好处?(5分)

4.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虚实、反衬、悬念和铺垫等。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5.简析“黄手帕”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案:
1.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⑵用乡村姑娘讲故事来暗示故事的真实性; ⑶预示故事突现的是人物心灵的美好,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⑴对爱情的忠贞:为见到身陷囹圄的丈夫,她默默等候了四年,深情地盼望丈夫回家; ⑵情调的浪漫:那极具个性极富诗意的数百条黄手帕,在迎风招展中展示了女人丰富深厚、热烈浪漫的情愫。 3.第三人称。【答“全知视角”亦可。】 ⑴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不受叙述者见闻和感觉的约束,比较自由; ⑵可以深入人物内心,揭示人物的矛盾冲突。如年轻姑娘小伙子们揣测文戈是什么身份的内心活动就得益于这一点;文戈的神色变化、内心波澜在作者笔下是那样变幻莫测,却又活灵活现,也是运用第三人称的妙处。 4.化实为虚。 小说实写文戈,虚写其妻。实写文戈的忐忑不安,是要引出决定他命运的人 ——妻子。这个决定丈夫命运的女人并没有出现在文中。但是她迎接丈夫的黄手帕却鲜活地在人们的心中舞动,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体可感。这种化实为虚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处处反衬。文戈的外在表情冷漠,可内心却波涛汹涌,起伏激荡。他的外表和内心形成强烈的反衬。尤其是面对迎风招展的黄手帕,“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这种外表的平静,极大地表现了内心的激动。另外,一群年轻人的活跃、外向、激情、欢呼也起到了反衬文戈沉默寡言、内敛克制的作用。 层层铺垫 。小说对故事“谜底”的揭示作了层层铺垫。小说先从“我”遇到一个姑娘听到这个故事说起,远远道来,不着边际。后说三个小伙子与三个姑娘乘公共汽车去海边,更是山重水复。接下去才开始注意到文戈,总算绕上了相关人物,还在妄加猜测。继而徐徐打开,让人们一起关注文戈的命运,一起在紧张焦虑中期盼黄手帕。最后亮出黄手帕,读者紧绷的心弦这才松了下来,同时,审美的感受跃上了高峰。读者情感高潮的产生,正得力于从头开始的层层铺垫。 悬念四伏。开头的引领,吊足读者的胃口;然后慢吞吞地从三男三女旅游说起,让人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故事;文戈的两封信一直没有得到回复,让人为他的归宿捏一把汗;最后终于看到黄手帕了,可文戈就那样“慢慢地走回家去了”,他回家后的情景如何?还是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全文就这样在山重水复中走到了故事的结束,令人兴味盎然。 5.⑴“黄手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小说高潮的爆发点。 ⑵黄手帕的出现与否牵动着文戈与众人的心,关乎到文戈与其妻的爱情归宿; ⑶“黄手帕”是文戈之妻坚守爱情、婚姻的象征;是她善良浪漫、忠贞于爱情的旗帜; 【解析】 1.此题考查段首的作用,可考虑其与下文的关系,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答出其中一点可得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可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分析,共2点,答到“忠贞”和“浪漫”各1分,结合作品分析各1分。 3.此题考查第三人称的作用,即客观的讲述故事,答出视角得1分,具体分析每点2分。合乎大意即可。 4.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角度明确1分,能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层次清楚2分,语言流畅1分。 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及作用”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6分。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