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送春》,完成小题。(6分)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诗歌描写的是     时节(1分),简析诗中的哪些景致表现了这个时节的特点?(2分)

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暮春(1分);(答“春天”不给分)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 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的暮春景象。(2分) 2.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杜鹃鸟。(1分) 表达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 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2分) 【解析】 1.抓住暮春的关键词:“落更开” “燕飞来”答题。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推荐试题

阅读《明史·张淳传》选段,完成小题(共15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

(选自《明史·张淳传》)

1.下列各句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御史以淳属:通“嘱”,嘱托

B.及檄累下,淳笑曰阳:通“佯”,佯装

C.十八自安意:通“抑”,选择

D.而已出营以偿赀:通“资”,钱财

2.下列各组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可我缚来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B.辄人命讼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

C.何神有及其所既倦

D.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3.下列各句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张淳是一个很有为官才能的地方官,曾任永康知县,迅速得到当地百姓的信服。并将永康县治理得业绩第一。

B.张淳的断案效率是极高的,凡是诉讼的,他都提前定下日期,并按日期快速审判,没有积压的案子,于是人们将他与包公相提并论。

C.大盗卢十八抢劫库藏的金帛,十余年都没将其俘获,张淳到任后,结果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任务。

D.永康大旱那年,百姓生了女儿大多不养,张淳便拿出自己的俸银根据情况接济,保全救活了很多女婴的生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1) 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2)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阅读小说《奥利和特鲁芳》,完成小题。(18分)

奥利和特鲁芳

辛格

辽阔的森林,树木丛生,密密麻麻,望不到尽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通常是很冷的,甚至要下雪了,可今年的这个十一月,相对来说却比较暖和。要不是整个森林遍地撒满了菊黄、酡红、金色和其他杂色的落叶,你还以为是夏天哩!数不清的树叶,经过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淋,在森林的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尽管树叶都已干枯,可它们仍然散发出一种宜人的芳香。太阳照射着它们,那些不知怎么从秋天的风暴中活过来的虫子和苍蝇在它们上面爬着。树叶下面的空隙,为蟋蟀、野鼠和那些在泥土中寻找庇护的其他许多动物提供隐蔽之所。

在一棵光秃的树梢,细枝上残留着两片叶子,奥利和特鲁芳。由于他们不清楚的原因,奥利和特鲁芳熬过了无数的凄风苦雨的寒夜。谁会知道为什么有的萎落,有的仍留在枝头呢?可奥利和特鲁芳相信这答案就存在于他们伟大的互爱之中。奥利比特鲁芳略微大点,也年长几日,但特鲁芳却更为漂亮和纤弱一些。每逢刮风落雨,或者开始下冰雹的时候,叶儿本来彼此帮不了什么忙,可奥利仍然抓住一切机会鼓励特鲁芳。当风暴来临,电闪雷鸣,飓风不仅扫遍树叶,甚至撕裂了整个树枝,这时奥利便为特鲁芳祈祷:“挺住,特鲁芳!用全力挺住啊!”

在风雨交加的寒夜里,特鲁芳抱怨道:“我完了,奥利,可你一定要挺住!”

“为什么?”奥利问道,“没有你,我的生命毫无意义。如果你被吹落,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不,奥利,别这样!只要还能留住一片叶子,你就不要落下。”

“那得看你是否能和我一道留下。”奥利回答,“白天我注视着你,礼赞你的美。夜里闻你的香气。要我枝头独秀?不,决不!”

“奥利,你的话真甜,但并不确切。”特鲁芳说,“你很清楚,我已不再那么美了。你看我满脸皱纹,身子萎缩成什么样子了啊!只有一件事还没有变,那就是我对你的爱。”

“这不就足够了吗?在我们的全部力量中,最高最美的就是爱,”奥利说,“只要我们留在这里相互爱着,任凭风吹雨打或是电击雷劈都摧毁不了我们。告诉你吧,特鲁芳!我从来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深地爱着你哩!”

“为什么,奥利?为什么?我全枯黄了呀!”

“谁说只有绿色美,黄色就不美呢?世上的五颜六色各有千秋,同样美嘛!”

正当奥利说着这话的时候,特鲁芳几个月来所担心害怕的事情发生了——一阵大风刮来把奥利从枝头吹脱。特鲁芳开始颤抖和摇晃,就像她很快也要被吹走似的,但是她挺住了。她眼看着奥利在空中摇曳飘落,她用叶儿的话语呼唤着:“奥利!回来!奥利!奥利!”

但是她话还没说完,奥利就不见了,他混在其他的叶子群中零落在地,树上只留下特鲁芳孤单一片。

要是白天,不管怎样特鲁芳还能勉强忍受着她的痛苦忧伤,可一到夜幕降临,寒气和暴雨袭来,她就陷入失望之中。她总觉得所有树叶的不幸应归咎于枝繁的树干。树叶落了,树干仍高高的、密集地矗立着,牢牢地把树根扎在地里。风雨冰雹都动不了它。这对于或许会永远生存下去的一棵树来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一片叶子的遭遇又是什么呢?对特鲁芳,树干简直就是上帝。树干用树叶遮盖着身躯几个月后,便把他们摇落。它用树液滋养他们高兴多久就多久,随后就任他们渴死。特鲁芳恳求树干为她唤回奥利,让夏日再现,但树干却不屑一顾。

特鲁芳没有想到,黑夜会如此漫长,如此黑暗,如此严寒。她向奥利诉说,希望得到他的回答,但奥利无语,也丝毫没见他的身影。

特鲁芳对树说:“既然你把奥利和我分开,干脆也把我送走吧。”

但连这个请求树也没有理会。

过了一会,特鲁芳瞌睡了。这并不是什么睡眠,不过是一种异常的困倦。待她醒来,特鲁芳惊讶地发现自己不再悬挂在树上了。原来在她打盹儿那会儿,风已把她吹落在地。这跟太阳升起时她在树上通常所感觉到的不大一样。一切的恐惧和焦虑都已烟消云散。猛然醒来,她感到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清醒。她明白了她并不是以风儿的多变奇想为转移的叶子,而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像是受了一种神秘力量的启示,特鲁芳懂得了她的分子、原子、质子和电子的奇迹,她代表的巨大能量和她也包括在其中的超凡宏图。

奥利依偎在她的身旁,用一种他们从前没有意识到的爱脉脉地相互致敬。这不是那种单凭机遇和反复无常的爱,而是一种高尚、强大、同宇宙本身一样永恒的爱。从四月到十一月,他们曾经日夜惧怕的,结果不是死亡,而是永生。微风轻拂,奥利和特鲁芳徐徐飘升在笑中,带着惟有那些自我解放和投身永恒者所能理解的无上幸福,翱翔……

1.用自己的话概述这篇小说的情节。(3分)

2.特鲁芳被风吹落在地后,“一切恐惧和焦虑都烟消云散了”,为什么?(4分)

3.作者将两片树叶人格化,但又扣住树叶作为自然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物我合一,浑然一体,给人以真实感,试举例说明。(4分)

4.辛格的小说,富有美感,试从语言表达、思想内容和情感等角度加以赏析。(4分)

5.“谁说只有绿色美,黄色就不美?世上五颜六色各有千秋,同样美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加以探究。(3分)

 


阅读《丹柯》节选文段,完成小题。(14分)

丹柯领着他们。大家和谐地跟着他走——他们相信他。这条路很难走!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去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每一步路都要那些人花掉很多的汗和很多的血。他们走了很久……树林越来越密,气力越来越小。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来,说他年轻没有经验,不会把他们领到哪儿去的。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

他们站住了,又倦又气,在树林的胜利的喧响下面,在颤抖着的黑暗中间,开始审问起丹柯来。

他们说: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

“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丹柯挺起胸膛对他们大声说,“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可是这些话反倒使他们更生气了。

“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大声嚷着。

……

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他高高地举在头上。

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而且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炬照得透亮;黑暗躲开它的光芒逃跑了,逃到林子的深处去,就在那儿,黑暗颤抖着跌进沼地的龌龊的大口里去了。人们全吓呆了,好像变成了石头一样。

“我们走吧!”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

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

在雷雨到来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沿用了讲故事中最为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口吻,讲述的故事有草原民间传说的神秘感。

B.作家歌颂的不是愤世嫉俗的个人主义英雄,而是以自己燃烧着的心为人民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C.小说情节发展一波三折,主人公丹柯与族人的对比贯穿始终,最后的结果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D.作者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比如对险恶环境描写的夸张和铺饰,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明显。

2.该小说节选部分反映了丹柯或族人怎样的性格,选取其中一个(类)人进行分析。(4分)

3.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请简要分析下面文段的悲剧意味。(3分)

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

4.小说主题具有多义、模糊的特点,试从这篇小说中提炼出两个主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