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带伤的美丽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湖水,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乌梁素海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

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江犹唱后庭花”。

乌梁素海啊,过去多么绰约多姿健康美丽,而现在这样的苍老,这样的伤痕累累。但就是这样的病体,它还在承担着难以想象的重负。

受伤的乌梁素海,我们祈祷着你快一点康复,快一点找回昨日的美丽。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2)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3.作者写乌梁素海昔日的“美丽”今天的“带伤”,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4.文章以“带伤的美丽”为题,有什么含义?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①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惋惜、痛心的感情基调;②总领全文,为下文对乌梁素海今昔的强烈的对比做张本;③凸显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每点2分) 2.(1)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乌梁素海已经失去了储水排水、吐纳水汽、调节气候的作用,成为一个接纳污水之湖了。(2分) (2)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但仍在承担着难以想象的重负。(2分) 3.①湖水的对比:过去 碧绿的湖水深不可测,水质甜美;而今成了平均深度不到1米的浊水。 ②渔业资源的对比:过去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而今只有有寸许来长的小鱼。 ③航行船只的对比:过去可航行70吨三桅大船,而今只能通行舴艋小舟。 ④乌梁素海作用的对比:过去对河套平原可起到储水排水、吐纳水汽、调节气候的作用;而今只是一个接纳污水之湖了。 (每条2分,答三点即可。) 4.①乌梁素海的原生态是美丽的,(1分)工业化的进程造成 了它生态的严重恶化,(1分)我们要想方设法改变它的生态环境,使之恢复为昔日的美丽。(1分) ②文章通过对乌梁素海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美丽乌梁素海的赞美和和怀念,(1分)对今日乌梁素海生态严重恶化的忧愁和痛惜,(1分)对尽快恢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期盼和祝愿。( 1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

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①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立报可。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②。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

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輗覆按。輗言福王盖衣冠之藏,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景泰五年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輗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此中有赃物也。”在南都,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輗恶其汰,不往。彻馔遗之,亦不纳。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吏必曰轩、耿。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綦:通“极”。②井臼:汲水舂米,比喻操持家务。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        用:因,由

B.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黜:罢免

C.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趣:奔赴

D.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          延:宴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奏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贤以輗对,且称其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此中有赃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轩輗刚正严厉,在浙江整顿军队时,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四十多人,后来主持南院事务,又考核罢免不称职的御史好几个。

B.轩輗清廉俭朴,平日常吃粗食,在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时,行李只有一只竹箱,为此还受到皇上的称赞。

C.轩輗为官清廉,与耿九畴齐名,在年老辞官后,皇上曾听从李贤的建议,重新起用他担任南京督管储粮的官员。

D.轩輗性情孤傲,拒不与人交往,有时甚至不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们也常常躲避他,不愿意与他相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3分)

                                                                 

(2)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3分)

                                                                    

(3)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在其中。

  先说围棋。围棋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即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而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价值也大有区别。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等等。由此衍生出诸子地位不可等同。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也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大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其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而象棋弈者则着实可悲,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之安危。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至少还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1.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它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

B.车可以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它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丢车保帅。

C.马、炮地位大体等同,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D.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人民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2.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B.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了那位无能的老帅的存活,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D.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而要想将死对方,只要保住车就可胜券在握。

C.下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为了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