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各国所占世界GDP比重图表,结合注释,请写出至少两条结论。(6分)

国别

1750年

1830年

1900年

1945年

中国

32%

29%

6%

4%

印度

24%

17%

1.7%

数据缺失

英、法、俄、意、德

17%

29%

54.5%

41%(加日本)

美国

未建国

数据缺失

23.6%

45%

【注】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叶。②中印为农业大国。③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答:(1)                                                                 
(2)                                                               

 

答案:
(1)传统农业生产创造的GDP增长有限;(2)工业革命带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战争对国民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远离战争,珍惜和平。(写出一点3分,两点6分) 以下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工业革命至二战结束,中、印等农业大国在世界GDP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2)与此同时,英美俄意德和后来兴起的美日等工业国家的这一比重则越来越大; (3)美国建国以后,在全世界GDP总量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至二战结束,这一比重不仅远远超过中印等农业大国,甚至超过了英美俄意德日等工业大国的总和,占全世界GDP总量的将近一半。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也不清楚跑步会不会延长生命,实际上我也不在乎。
很显然,跑步使我的身体更加健康。可是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吗?它有助于延长我的生命吗?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很荒谬的,检查结果氧容量最大值相当于28岁的青年人的氧容量证实了跑步确实使我受益。跑步使我保持了体重并且提高了我的心肺功能。正因为我从事跑步这项运动,才使得我的体质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对于某些人来说,跑步确实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但是对我并非如此。我认为与“情商”、“智商”或“财商”一样,也存在着“寿命商”,寿命商是天生的,我们只能使它减少却不可能令它增长。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寿命定值,这与我们体内核糖核酸的情况有关。如果体内细胞不能对分子活动做出及时的反应,那么疾病、衰老、死亡便会随之而来。我们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但是却不能阻止其发生。我们不应该总是局限于“长寿”的想法上,而是应该注重从现在起到我们死亡为止,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上。
关于“跑步或者其他运动是否会改善我们的生命”这个问题,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跑步使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变得积极、强调行动,并且有助于培养我们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在我跑步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我还发现责任感影响到做出反应的能力。要关心我的身体,我就要“倾听他的声音”,“了解他的需要”。
在我与身体之间的对话中,我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健康。我渴望更多的训练、更严格的纪律以及更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努力成为乔治·伦纳德所说的“最佳运动员”。这时我所从事的运动,用伦纳德的话说,就是一种生命的极限运动。因此,能活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我之所以从事跑步运动,是因为更重要、更迫切、更有吸引力的原因。我们跑步、打网球、骑自行车、游泳、爬山、打猎或者骑马,都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罗洛梅的一个学生曾经对她说:“我只知道两件事情。一是我总有一天会死去,但不是现在;二即从现在到死亡之间我应该做些什么。而第二件事情才是我惟一关心的问题。”
西奥多·罗萨克认为,我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原罪”而是“最初的辉煌”,即我们本身与神的相似性。他说:“我们一直没有达到我们能达到的层次,这简直就是我们的罪恶。”
对我来说,与用于提高人类整体健康情况的各种方式相比,关于锻炼的争论并不是很重要。诗人豪斯曼曾说过:“我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我的大脑,另一个是我的心脏。”这两个部位出了毛病就会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要改善这种情况,就会使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
我们每个人在存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取决于你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看重本身之外的规律),还是属于柏拉图学派(看重身体本身的规律)。是应该等待,还是应该按照你内心所告诉你的去行动呢?
我内心传达给我的信息十分明确:我跑步出于本能。后来体质教育“强迫”我们参加训练;再后来我们跑步则是因为权威公布的跑步的种种益处。但是我仍坚持跑步则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并且完全适合我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的动脉、心脏以及循环系统都得到了改善,但是那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我真正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健康状态,而这种状态并不是与疾病对立的那种状态,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我真正的任务是达到我应该达到的层次;我真正的目标是发掘我“最初的辉煌”。
请你相信,我在为我的生命而奔跑。
(节选自美国乔治·希恩《跑步圣经》一书)
1.请通读全文,然后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要求:(1)从原文中选取句子加以提炼;(2)不超过9个字。)(4分)
2.你认为这篇文章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5分)
3.跑步本来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锻炼方式,但是在作者笔下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请结合文本说说这种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请谈谈你对这种人生哲学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正在讲着诗,我家的老厨子就起来了。
他咳嗽着,听得出来,他担着水桶到井边去挑水去了。
井口离得我家的住房很远,他摇着井绳哗拉拉地响,日里是听不见的,可是在清晨,就听得分外地清明。
老厨子挑完了水,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听得见老厨子刷锅的声音刷拉拉地响。老厨子刷完了锅,烧了一锅洗脸水了,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我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祖父说:
“起来吧。”
“再念一首。”
祖父说:
“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祖父,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祖父说骑不得。
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架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的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包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包米丛中为我擗一穗包米来。
擗来了包米,袜子、鞋,都湿了。
祖父让老厨子把包米给我烧上,等包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包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于是我手里拿烧包米就到院子去喂大黄去了。
“大黄”就是大黄狗的名字。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那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1.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概括“祖父”的形象特征。(4分)
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写到“荒凉”,请问是哪些原因使“我”感到荒凉?(5分)
3.1946年小说《呼兰河传》出版,茅盾在序言中认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请你结合文本具体谈谈萧红小说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 键
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汉字靠视觉,图像思考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与拼音文字靠听觉记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蒋勋对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而欧洲的建筑则与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种垂直线的上升,比如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拉高,观赏者的视觉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国汉代水平美学影响下的建筑,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却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长、拉远,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翘,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诗经》里也有“作庙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飞张的屋宇,如同鸟翼飞扬。
谈到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蒋勋说,《兰亭》真迹虽不在人世了,但是《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在此意义上,被称颂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实际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划更多,同样也是一篇没有誊录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在流放的苦闷中写了《寒食帖》,诗中也有错字别字的涂改,线条时而沉郁,时而尖锐,变化万千,《寒食帖》同样也是一篇“草稿”。三件书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却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也许可解开行草美学的关键,那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
蒋勋一再谈到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比如山海关的城楼上有一块匾,大字正书“天下第一关”。如果少掉这几个字,也许就会失去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尔赛宫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适合题字,然而文字书写在中国或东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他说,台南孔庙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与希腊以降西方的人像纪念完全不同。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会起大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汉字书写有真正敬意。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汉字是建立在视觉会意基础上的表意文字,受汉字影响的韩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汉字隶书的“波磔”特点与中国建筑“飞檐”的美学特征都是汉代形成的。

C.中国建筑之所以具有“飞檐斗拱”的特征,欧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线的上升,分别是源于隶书书写的美学特点和拼音文字的书写特点。

D.汉字可以输入电脑,证明汉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

E.匾额、楹联和斗拱等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几次对东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目的是突显汉字书法的独特之美。

B.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的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脉。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词有三处用了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表否定。

D.汉字靠视觉,拼音文字靠听觉,不同的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

3.诗人杨键在写作《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时应该先拟写了一个写作提纲。请将《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压缩提炼成一个提纲。(要求:(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按文章的顺序分条写出分论点;(3)100字左右。)(4分)
4.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都是草稿这一现象,包含了什么样的美学规律?(可用原文回答)请你举一个书法以外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子仪,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十四载,安禄山反,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贼陷常山,河北郡县皆没。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迎王师。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至彭原。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入朝,帝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
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子仪围卫州。庆绪分其众为三军。将战,子仪选善射三千士伏壁内,诫曰:“须吾却,贼必乘垒,若等噪而射。”既战,伪遁。贼薄营,伏发,注射如雨。贼震骇。鱼朝恩素疾其功,谮之,故帝召子仪还,以赵王代子仪领朔方兵。子仪虽失军,无少望。时帝不豫,群臣莫有见者,子仪请曰:“老牙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帝引至卧内,谓曰:“河东事一以委卿。”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行在:指帝王所到之地。②坌:bèn,尘土飞扬。③望:埋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恃加兵,必易我易:轻视

B.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壁:修饰墙壁

C.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属:附属

D.贼薄营,伏发薄:淡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竖子不足与谋

B.心不固,战则克矣入则无法家拂士

C.鼓而南,至彭原某所,而母立于兹

D.尘且坌,飞矢射贼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郭子仪“忠”或“勇”的一组是   (3分)
①彼恃加兵,必易我
②破贼史思明众数万
③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
④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⑤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
⑥不见陛下,目不瞑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子仪,武举出身。安禄山谋反,郭子仪与李光弼军一起击退周万顷、史思明的数万敌军。他还善于分析贼军的骄傲心理,同时诱使叛军采取疲劳战术。

B.唐军作战失利,玄宗幸蜀,肃宗即位,局势险恶。主将郭子仪也不是一帆风顺,时而受重用,时而遭冷落,甚至一度失去军权,但他没有一点怨恨。

C.郭子仪智勇双全,转战疆场,屡建奇功。他儿子郭旰也不畏强敌,最后喋血沙场,为国捐躯。

D.本文重点记叙唐军平定“安史之乱”的英勇事迹,涉及的唐军及同盟军的代表人物有郭子仪、广平王、哥舒翰、嗣业等,叛军首领有安禄山、史思明、安守忠等。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休士三日,遂东。(3分)
②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