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

那一束伴地莲

丁  丁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上、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心脾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中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

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室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作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1.文章第1节表现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联系下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积雪,作者有何用意?(6分)

                                                                                   

3.“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请简要概括。(6分)

                                                                                 

4.“这,要感谢母亲。”结合原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5分)

                                                                                 

 

答案:
1.多而平常;衬托出伴地莲的美丽与有用 2.1)为下文母亲找到伴地莲作铺垫; (2)凸现环境的艰苦,表现母亲的坚韧、伟大:(3)凸现明月积雪的皎明亮,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 3.(1)山芋反复煮熬,熬出了更浓的糖味;(2)药苦不堪言,极苦之后,更觉甘甜;(3)山芋在那时是口粮,母亲有可能忍饥挨饿熬山芋糊,体现了对母爱深深的感激。 4.内容上: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母亲背我在雪地寻药的情景给了我内心的寄托和生活的信心。 形式上:篇末升华主旨,暗扣文题,讴歌伴地莲般的母亲。 【解析】略
推荐试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②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连气”,是父母这同一“气”所分。③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本:来源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         殁:去世

   C.如雀鼠之不恤               恤:忧虑

   D.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走在路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①分形连气之人也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C.①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②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4分)

译文:                                                      

(2)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4分)

译文:                                                      

(3)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之救哉?(4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  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道”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乎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淡”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之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也不声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道”这个核心概念阐释很多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面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地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