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文革”的浩劫中,有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他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竟没有想象中的憔悴衰老。人们问他其中的奥妙,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身处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心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略 【解析】该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内容来看,它涉及一个怎样面对困境或人生磨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颂扬老音乐家笑对挫折、善于以乐观的心态直面生活的人生态度,批评女钢琴家顾圣婴没有学会忍耐、缺乏承受并战胜困厄的勇气,遗忘了自我,轻视了世界也就背弃了音乐,当然也可以肯定顾圣婴坚守完美,保持了“不自由,毋宁死”的节操。而且,当全面理解材料后,我们还会发现,两位音乐家的做法有着共性,那就是“对理想和信念的捍卫,对生命和人格的坚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坚守自己的理想,捍卫生命的尊严;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换一种角度生活,生命依然精彩。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2.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
3.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4.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9分)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讨。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衡秦:与秦“连衡”。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②悁(yuān):作愤恨之意。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

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

C.名高天下而光邻国 烛:照,照耀

D.欲归燕,已有 隙:隔阂,裂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卒多死聊城不下 潦水尽寒潭清

B.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有鸟焉,其名

C.上辅孤主制群臣 倚南窗寄傲

D.三战所亡一朝而复之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
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B.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
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C.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
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D.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

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4分)
(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3分)
(3)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