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四十岁,人到中年,时局动荡,战乱绵绵。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其中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⑴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⑵概括本诗中“宋玉悲”的具体内容。(3分)

答:                                ▲                                         

⑶请简要分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3分)

答:                                ▲                                          

 

答案:
(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1分)显得萧条零乱。(1分)点明江上早秋季节,(1分)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 (2)①身世飘零穷途落魄之苦, ②功业无成光阴蹉跎之叹, ③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3分,答到一点给1分)。 (3)①情景交融,由眼前的萧萧秋景联想到战祸连年,有对个人生活不安定的叹惋;(1分)②用典,借“宋玉悲”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2分)。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             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         典:掌管

2.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 (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