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日前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讨论源于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5分)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得超过30字)
(1)森马集团:                              ▲                            
(2)网民:                                  ▲                            。

 

答案:
(1)森马集团:凸现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分) (2)网民: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3分)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豪华落尽见真淳

2009年7月1 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是学术界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就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来说,季羡林是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泰斗,是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其涉足学术领域之广,当世罕见。可以说,大凡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几乎都留下了季老探索的足迹。追究季羡林之成为“杂家"的起因,是当代学术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也是学界学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季先生自己轻描淡写地把原因归于“偶然性”。

季羡林一生和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季羡林的散文被当做整个中国近一个世纪知识分子创作变迁的缩影,蕴含了一种流动着的一贯的人格精神。季羡林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写作风格广有涉猎、汲取:《史记》的雄浑,六朝骈文的浓艳,陶渊明、王维的清新,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这样写出来的散文,  或如行云,舒卷自如;或如流水,潺凌通畅;或加淡妆,朴素无华;或加浓抹,五色相宜。长达数千字的,不厌其长;短至几百字,甚至几十个字的,不觉其短;全都灵活方便,得心应手,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绘风景,都淋漓尽致,自然天成。在他笔下,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封一邑,都能焕发光彩,增添情趣。谈身边琐事而有所寄托,论人情世局而颇具文采,因小见大,余味无穷,兼师东西,独辟蹊径。对于自己的文章,季老曾说:“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才是季先生文章真正感人的缘由吧!

“真情、真实、真切”是季羡林的处世原则。在将近百年的风雨人生中,先生一直秉承“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唯有真实为事,方能有为当世;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阔坦荡。”先生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谆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在我们外人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季先生自己的人生写照呢?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学术上的成就、极具感染力的文风、朴素、高贵的人格,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仁硅说,季老的过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不仅仅是像他这样的学者越来越少了,还因为他在世的时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个浮躁的时代,和这位学术坚守者的宁静与单纯。斯人仙逝,给公众造成巨大的心理空缺,使得大众精神偶像的投射又失去了一个对象。这是先生的宝贵之处。

“风雨百年,铸造的是品格;大浪淘沙,沉淀的是真金。”“斯人已去,功过成败皆虚;沧桑正道,将上下而求索。月白风清,一代巨擘长存天地;德高望重,万古芳名永留人间。”这是人们悼念先生的语句。在悲哀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了对“国学复兴”的思索。这也许是先生对国人的最后赠予了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这是学术界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这句话既是对季羡林学术和人品的高度评价,又统领全文。

B.称季羡林为“杂家”,是因为他涉足学术领域非常广阔,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全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

C.季羡林的散文蕴含了一种流动着的一贯的人格精神,就是指他的散文创作代表着中国文人的一种人格精神,即情感真挚,态度严肃。

D.赵仁硅说,季老的过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既是对季羡林的高度评价,也蕴含着对这个浮躁时代学者的批评。

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评价季羡林先生的?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评价?(6分)

3.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成为“杂家”的原因。(6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边的白蝴蝶

林清玄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惊叹而感动了,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我看到他们拿出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废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到,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丧,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恐怕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以及无常,孤寂的美吧!

然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正在思维的时候,摄影家惊呼起来:“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滩上追逐,这也使我感到讶异,海边哪来的蝴蝶呢?既没有植物,也没有花,风势又如此狂乱。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的飞舞,确实是异常美的,怪不得摄影家跑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浪上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

我看到摄影家站在白蝴蝶边凝视,并未举起相机,他扑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些画面仿佛是默片里,无声、慢动作的剪影。

接着,摄影家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海边的白蝴蝶还在他的后面飞。

“拍到了没?”我问他。

他颓然地张开右手,是他刚刚抓到的蝴蝶。我们三人同时大笑起来,原来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一片白色的纸片。纸片原是沙滩上的垃圾,被海风吹舞,远远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飞。

真相往往是这样无情的。

我对摄影家说:“你如果不跑过去看,到现在我们都还以为是白蝴蝶呢!”

确实,在视觉上,垃圾纸片与白蝴蝶是一模一样,无法分别的,我们的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像,当我们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飞”和“垃圾纸在海上飞”,不论画面或视觉是等同的,差异的是我们的想像。

这更使我想到感官的感受原是非实的,我们许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

其实在生活里,把纸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结婚前,女朋友都是白蝴蝶,结婚后,发现不过是一张纸片。

好朋友原来都是白蝴蝶,在断交反目时,才看清是纸片。

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在对山看不清楚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

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房远望着北海的方向,想想,就在今天的午后,我还坐在北海的海岸吹海风,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白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现在,这些好像真实经验过的,都随风成为幻影。或者,会在某一个梦里飞来,或者,在某一个海边,在某一世,也会有蝴蝶的感觉。

唉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现在就在我种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哩!你信不信?

你信!恭喜你,你是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

你不信?也恭喜你,你是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

1.文章的第三段中写摄影家“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第五段写他“用慢动作走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奔”与“走”?(6分)

2.开头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3.文章结尾处写“你信!恭喜你”,“ 你不信?也恭喜你”,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6分)

4.本文主体部分根本没有出现有生命的蝴蝶,作者却以“海边的白蝴蝶”为题目,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