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试概括首联两句的内容。(2分)

                                ▲▲▲                                                

(2)颔联主要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表现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4分)

                                ▲▲▲                                                 

(3)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答案:
(1)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位置):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答“盛况不再”也可)。 (2)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答“夸张”也可),雕梁画栋早晨使南浦的云飞来,珠帘丝幕傍晚卷来了西山的雨;既描写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也表现出滕王阁的寂寞冷清,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表现了滕王阁的“高”和“冷清(冷落)”。(手法1分,解说2分,特点1分) (3)运用设问手法,发出疑问,以景作答。(1分)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2分)而宇宙永恒(1分)的深沉感慨。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振动。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

C.汝识之乎                  识:读作zhì,知道。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周景王之无射也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今以钟磬置水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其中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而③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D.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的主张。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