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材料,提取出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当世界逐渐习惯中国快速增长的全球贸易顺差时,中国政府却为另一个连续出现赤字的领域感到焦急,这就是“文化赤字”。
曾任职于中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说:“文化赤字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符。”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从全球贸易谈判到汇率等所有领域内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却缺少像《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故事。
利用文化影响力来提升中国在海外的形象也是旨在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软实力大国”的总体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在从非洲到拉丁美洲、亚洲的外交走廊上,中国的政治家们正以全球都接受的儒家价值观为指导,努力提升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及和谐共处国家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这里指文化输入多于输出。
                                                              

 

答案:
(1)(2分)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 (2)(4分)①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②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读者》2008年第10期)
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2.“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
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6分)
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