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无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夸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走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1)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3分)
答: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3分)
答: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1.开篇引用《唐于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写出了通过观察自然,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结尾引用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是为了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这两处的引用,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秋天的心”体现在:气派悠闲之意;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6分)(意思相近即可) 3.(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3分)(意思相近即可)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3分) 4.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6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成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迁侍中。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含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应公事。”最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患脚转剧,九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
(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能贬夺夺:改变

B.尝与门人夜集集:举行宴会

C.患脚转剧,久阙朝觐阙:宫殿

D.及卒,帝闻而流涕涕:眼泪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   )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粱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粱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器重与宽容。

D.面对门客和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5分)
译文:                                                          。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5分)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领导的一个研完小组首次提出证据证明,用作实验治疗并直接注入患者血液中的靶向纳米粒子可传输进入肿瘤中,释放出双链小干扰RNA(siRNAs),并利用RNA干扰(RNAi)机制关闭一个重要的癌症基因。此外,该团队提供的证据也首次证明,这种血液注入的新型疗法为剂量依赖性人类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亦即输入体内的大量纳米粒子也会出现在肿瘤细胞中。
提前发表在3月21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的该项研究成果表明,在患者身上同时使用纳米粒子和基于RNA干扰的疗法是可行的。该项研究的领导者、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马克?戴维斯表示,该方法为未来在基因水平上抗击癌症和其他疾病打开了大门。
科学家此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是从2008年5月开姑的一期临床试验得出的结果。一期临床试验主要集中于安全性测试,观察药物或疗法是否且在什么用量上会变得有害或有毒,还可提供在人体中使用的概念性科学证据。
利用加州理工学院新开发的技术,研究小组在受试者肿瘤活检细胞中检测到了纳米粒子,并进行了成像。此外,戴维斯及其同事发现,给予患者的纳米粒子剂量越高,在肿瘤细胞中发现的纳米粒子数量也越高。这也成为了利用靶向纳米粒子的剂量依赖性反应的首个例子。
奇妙的是,证据显示小干扰RNA完成了其工作使命。在研究人员分析的肿瘤细胞中。信使RNA编码的细胞生长蛋白——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已经退化,退化反过来又导致了蛋白的损失。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信使RNA在目标点被小干扰RNA裂解,就会发现信使RNA片段具有其应有的确切长度和序列。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发现来自患者细胞的RNA片段经由RNA干扰机制被合适的剪切。该事实证明,RNA干扰机制也可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发生在人体中。
有关专家表示,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很多癌症目标均可在实验室中被有效锁定,但在临床上阻断这些目标尚难以实现。这是因为许多目标并不受制于传统抗癌药物。该项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使用靶向纳米粒子传递小干扰RNA在未来将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也使科学家们开始考虑可将似乎不太可能的目标作为新的靶标。临床试验得到的数据也证实了将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作为靶标的、基于基因的癌症新疗法是大有可为的。
(选自2010年3月24日《科技日报》)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靶向纳米粒子可释放出双链小干扰RNA(siRNAs),并能够利用RNA干扰(RNAi)机制关闭一个重要的癌症基因。

B.RNA干扰机制首次在人体中获得证实为抗击癌症等疾病打开了大门。

C.一期临床试验主要集中于安全性测试,观察药物或疗法是否且在什么用量上会变得有害或有毒。

D.给予患者的纳米粒子剂量越高,在肿瘤细胞中发现的纳米粒子数量也越高。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作实验治疗并直接注入患者血液中的靶向纳米粒子可传输进入肿瘤中,释放出双链小干扰RNA(siRNAs),这一结论已得到证明。

B.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患者身上同时使用纳米粒子和基于RNA干扰的疗法是可行的。

C.戴维斯及其同事利用新开发的技术成功地进行了利用靶向纳米粒子的剂量依赖性反应的实验。

D.有关专家首次提出证据表明,使用靶向纳米粒子传递小干扰RNA在未来将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也使科学家们开始考虑可将似乎不太可能的目标作为新的靶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接注入患者血液中的靶向纳米粒子这一新型疗法尚未被广泛运用到实际医疗中。

B.患者细胞的RNA片段经由RNA干扰机制被合适的剪切,遮一事实证明,RNA干扰机制也可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发生在人体中。

C.通过使用小干扰RNA,癌症目标均可在实验室中被有效锁定,但在临床上阻断这些目标尚难以实现。

D.将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作为靶标的、基于基因的癌症新疗法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