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其一)
秦观[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 一生潦倒失意。
(1)请分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效果。(3分)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指出来, 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3分)“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这是采用拟人(1分)的修辞手法来刻画芍药、蔷薇雨后的娇弱 悲愁之态(1分),写得形象鲜明,细腻生动,耐人寻味(1分)。 (2)(4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诗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结,不便直言,只好移情于物,借眼前这“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情怀(2分)。因而,这首诗也就具有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艺术特点(1分)。 (答题指导: 第二问不仅要答出间接抒情,更要答出属哪种间接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愚:愚蠢

C.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不一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不拘于时2龟玉毁于椟中

B.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D.1惑而不从师2尊贤而重士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B.第一段拿“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做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

D.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地位贵贱、年龄大小、闻到先后等方面全面论证了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