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八月六日过灞桥①口占   清?樊增祥
残柳黄于陌上尘,秋来长是翠痕颦。
一弯月更黄于柳,愁煞桥南系马人。
燕山春暮   明?张羽
金水桥②边蜀鸟啼,玉泉山③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注〗①灞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②金水桥:在北京市金水河上。金水河南一支贯入宫内。③玉泉山:在北京市西北,山下有玉泉,故名。“玉泉垂虹”为燕京八景之一。
(1)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诗在表现“愁”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何不同,请各举一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第一首诗用“残柳”写出了诗人离别之际的伤感;第二首诗中的“柳”与“蜀鸟”一同触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写出1点得1分) (2)(5分)①《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比喻为女子长颦的翠眉,点出了送行人无限的凄惋之意,从而表现了诗人离别之际的伤感之“愁”。 ②《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残柳的“黄”与“陌上尘”、“月”的“黄”作对比,写出了系马桥南的诗人无以复加的离别之“愁”。 ③《燕山春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金水桥”、“玉泉山”等华贵的景物与“蜀鸟”、“柳”等伤感的景物作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二句直接倾诉未能回归故乡的愁绪作了极好的铺垫。 ④《燕山春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江南江北”的距离夸大,借此渲染了离乡后的无限愁情。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超过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3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