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天下云集响应,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2)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
(1)赢粮而景从(2)茕茕孑立(3)扪参历井仰胁息(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5)几处早莺争暖树(6)惊涛拍岸 (7)其孰能讥之乎(8)舞榭歌台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说苑》)
注:①绁(xie):栓系。②燕闲:安闲。这里指退朝休息。③斥带:大丝带,又称“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之君何业业:学习

B.发箧视衣,尽颠倒发:打开

C.趣早驾,君侯召击也趣:赶快

D.夫远贤而近所爱贤:贤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子之君无恙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孽子击之使者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D.请以燕闲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文侯吧太子击分封到中山国,父子间三年不通音信;赵仓唐认为这样做至少有违人伦,力劝太子击派人出使京城。

B.赵仓唐将出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带去了魏文侯爱吃id野鸭、喜欢的北方猎犬,取得了文侯的欢心,为出使成功赢得了机会。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他和太子哪一个更高”的问题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文侯赏赐太子的衣带不需要修改。

D.魏文侯听说太子爱读《诗经》,于是诗兴大发要求召见太子与之“奇文共欣赏”。父子和好,《诗经》为媒,别有兴味。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3分)
(2)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3分)
(3)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中”、“和”意义的。平衡“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简单的线条艺术,还是位置、色调、黑白等艺术的综合体现。

C.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及“和为贵”的价值观,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D.中国书法艺术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既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2.下列关于中国书法对中国文化的诠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着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这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