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⑴.就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颔联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⑵.“引”“衔”。“引”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想象新颖,有独创性。 【解析】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选文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选文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苏辙《六国论》
1.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B.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败而亡者

C.子孙视之不甚惜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D.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这里相当于“其”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厌烦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自安:保全自己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

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颠覆(被灭亡)

C.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崤山以西)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颠覆(到了……的结局)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4.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同的一项(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戍卒叫,函谷举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 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苏洵《六国论》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D.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