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着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法不信于人也 信:信任

B.擢仁杰为侍御史 擢:提升

C.本立竟得罪 竟:竟然

D.仁杰密奏 密: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刚直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二人罪不当死 ②擢仁杰为侍御史 ③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④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 ⑤请弃臣于无人之境 ⑥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的将官,狄仁杰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几天后,狄仁杰委婉劝谏,高宗怒气消解,权善才、范怀义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B.长史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杰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后,都觉得自己应当感到羞愧,于是两人和睦相处。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高宗最终答应了狄仁杰,王本立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D.狄仁杰查知因为越王李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五千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后,秘密奏报太后。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4.(1)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2)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解析】 1.应为“终于”。 2.②写狄仁杰升职。③写狄仁杰代人任职。⑥写密奏内容。 3.原文内容非“几天后”。 4.(1)罪人,罪人的生命(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亏,亏损;曲,曲意;忠贞,忠贞的人。(2)迎,迎接;劳,慰问;活,使动用法,使之活或救活;于德政碑,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报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所犯的罪应当除去做官的身份,高宗特别下令要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狄仁杰上奏说:“两人犯的罪不应当处死。”高宗说:“善才等人砍伐昭陵的柏树,我如果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仍然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上的威颜,正直极谏,自古以来都认为很困难。臣却认为遇到桀、纣当然困难,但遇到尧、舜却很容易。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张释之说过:‘假设有人盗窃长陵的一抔土,陛下要怎样处理?’现在以一株柏树之故就杀了两位将军,后代人要说陛下是怎样的人物呢?臣不敢接受皇上诏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于丧失仁义道德的境地,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他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春季(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二十八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制作的规格雄壮华丽。上阳宫临近洛水,修造长廊连绵一里长,宫殿落成后,高宗迁宫前往居住。侍御史狄仁杰上书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弘机因而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但高宗特别地宽恕了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会缺少王本立这类人吗?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终于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公元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查知越王李贞的同党,因此犯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要行刑。狄仁杰暗中奏报说:“这些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臣想公开地上奏,似乎在为叛逆者申诉,但是知道真情却不报,又担心乖违了陛下仁慈怜恤的旨意。”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这些人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20分)

 江湖苏轼

 在历史长长的小巷里,有一个人总会让我们为之倾倒。他总是站在千年外的月光下,峨冠博带,长须飘飘,脸上挂着一副顽皮的笑,看着我们,让我们自惭形秽,自觉污浊不堪;让我们在岁月的驿路上奔波得精疲力竭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照着他想想: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才能称之为人。

    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

    翻开《苏东坡文集》,你的眼中就会出现这个人的影子。这个古代的读书人,他正手执锄头,躬耕于东坡,生活很苦,却回过头告诉你“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在世俗的人们赏菊时,他竟吃菊,吃了还夸能长寿,这可真让当时朝廷的某些人大失所望。

    在宋朝的文人中,只有他永远属于江湖,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地展展翅,从宫廷里飞出,飞望“西山之阙”,与白云相逐,与江湖为伴,率性而行,自由自在,永远活在青山绿水之间,活在诗词歌赋之中,活在民间传说里,千余年了,苦则苦矣,却风流,潇洒。

    他少年得志,名士风流,很有一些同年和诗酒唱和的朋友,再加上他的名头,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稍作暗示,就会重新回到那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避免漂泊之苦。可他不,他爱看云起云涌,爱看沧海落日,爱风餐露宿。至于那个汴梁,让给那些争名夺利客,让他们去争好了。而他,属于江湖。

    其实,应该说,是江湖属于他。他可能不知道,历史早已安排好了苏州、杭州、赤壁,在等着他,等着他的到来,大笔一挥,江海生色。

     于是,他耸耸肩,抖落了身上所有的光环,包括身份、地位和自己的翰林锦袍,一身轻松,走向江湖。从此,朝廷上少了一个歌功颂德的词臣,历史上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学大师。

    他是一位文人,他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哲人,他把自己淡定之后的心情告诉我们,同时,也点化着我们。

    面对世俗的成功失败,他竹杖芒鞋,轻轻一笑,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瘴疠之地,他吟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让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想起这话,总会粲然一笑,烦恼顿失。

  亲人相别,骨肉分离,是人生最悲戚的事,江淹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在那个遥远的夜里,最重感情的诗人却说出了那句极具哲理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既然这是常识,我们就应该看开些,互相保重才是啊。

  至于功名,诗人看得更淡,“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面对荣辱名利的苏东坡,此时一如一轮皓月,冰清玉洁,通体透明:潇洒如春风花雨,青天白云;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  

  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                           

6ec8aac122bd4f6e1. 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2.(8分)(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3.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4.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