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月24曰,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发生洪灾,数百居民被困。冯和平年过八旬的母亲被困其中。冯和平参加救援小组抢救一人后,在返回营救母亲时被洪水冲走,冯和平家属要求申报报见义勇为,而石潭镇政府认为,冯和平是在救其母过程中落水失踪,不符合见义勇为的申报条件。

网友和专家也对此纷纷发表看法。结合以上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救母失踪不能淹没见义勇为 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发生洪灾.数百居民被困。59岁的冯和平将一位八旬老人救出后,再去营救母亲时不幸被洪水冲走。冯和平家属要求申报见义勇为,但石潭镇政府认为,冯和平是在救母过程中落水失踪,不符合见义勇为的申报条件。     当地政府拒绝认定的依据为,救母失踪不符合见义勇为“利他”的认定条件。当然,按条文论就,这一态度并非毫无道理,但我们思考——认定条件和褒扬精神哪一个更刚性,更有社会价值和意义?     两千年前,孔子也曾遇到类似问题。鲁国当时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规定,凡从他国赎出一名奴隶就可得到政府奖励。子路赎出了一名奴隶却拒绝领奖,孔子知道后说:“你这样做是害了那些战俘,以后没有人再去救奴隶了,因为大家都要仿效你,不得不放弃奖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对于俗人而言要求实在太高。”     在孔子看来,政府奖励的作用在于弘扬救人的精神,从而带动社会风尚。       石潭镇政府的教条,效果上无异于子路的清高。对于冯和平事件而言,死守见义勇为的标准就等于人为拔高标准。更何况,否认冯和平见义勇为还抹杀了他失踪前毫无异议的见义勇为行为,否定了救母也是义举。来自官方的妄断与抹杀令人心寒,如果这个判断结果成为定论,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将是恶劣的。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不要去见义勇为,非要去也要先搞清楚救人的顺序,否则难免流血又流泪。     在拜金主义、明哲保身、崇术尚计等不良风气盛行的当下,官方应该担当起引导社会向善、褒扬正义与正气的责任。而且,官方的角色与影响力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在实际的执法中,类似冯和平事件这样有争议或者难于举证的,应该让原告举证,否则采信于助人者,肯定他行为的价值与精神。这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社会大义。其次,设立专项政府资助基金,加大政府奖励力度。     现实的复杂性无法预料,或许有人会故意骗取奖励与救助。但只要执法者恪尽职守并监管到位,就不会给坏人留下可钻的空子,也不会伤了百姓的心。 【解析】[写作提示]本题不存在材料审题立意的问题,只要求学生对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以下看法仅供参考。     争论焦点:冯和平在救其母亲过程中落水失踪。算不算见义勇为?     网友观点:八成以上的网友认为冯和平舍身救母既是孝,又是义,其义可嘉,其孝动人,是孝与义的榜样。符合见义勇为的申报条件。也有少数网友认为,冯和平舍身救母是私德之举,并非公德之行,不符合见义勇为的申报条件。     专家观点:救自己的母亲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是一种最起码的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并非只针对非亲人。     《现代汉语词典》对“见义勇为”的解释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它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理解则是: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周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二是抢险救灾的行为。在法律条文中,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贵或者义务的自然人。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里,“人身”的解释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名誉等(着眼于保护或损害)。“他人”的解释是:别人。综合起来,就可给“他人的人身”下一个定义:指别人的生命、健康、行动、名誉等。我国传统观念里,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母亲当然就是自己人,自家人,而非“他人”。’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1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中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了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反应。

    怒与长寿,好象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人们渴望健康,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 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

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似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沉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枯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愤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美。

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6分)

   (1)              (2)                    (3)               

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8分)

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