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
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
|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驰
|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余既耸然异之凌万顷之茫然
|
C.晚乃遁于光黄间不拘于时
|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
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②④⑤⑥
|
D.②③④⑥
|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
5.请用“/”给文中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2分)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答案:
1.D ( 驰骋在文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B(A、而:连词,前表递进;后表修饰。B、然:形容词尾,…的样子;耸然,诧异的样子。耸,通“ 悚 ”。茫然,辽阔的样子。 C、 于: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
4.D (A句说“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不合实际。第四段已经说明方家殷富;B句说“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本身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来
5.断句(共2分)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每处0.5分)
6.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⑴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⑵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