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段(18分)

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其为犹可,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后赤壁赋(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B.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有人。 

C.顾安所得酒乎                   顾:回头看。

D.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火尚足以明也

    予乃摄衣而上                   以待子不时之须

C.有怠而欲出者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藏之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褒禅山记》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进行考释,不似一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者的实证精神。

B.褒禅山是借唐代一个曾在那里筑舍定居的高僧的名字来命名的,也被称为“华山”,是因为寺院旁有一个华山洞。

C.《后赤壁赋》中“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D.《后赤壁赋》一文写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分)

     译文:                                                                           

(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5分)

     译文:                                                                            

 

答案:
1.C 2.B 3.B 4.(1)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碑文模糊,只有它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仆”“漫灭”“识”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恰好(适逢)有一只孤鹤,横跨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下身穿黑裳,上身穿白衣。(“适”“东”“玄”“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顾:只是,不过。(3分) 2.用来,目的连词【A.是,动词/于是,连词;C.因而,连词/但,连词;D.的,结构助词/代“酒”,代词】(3分) 3.华山并不是因华山洞而命名,华山洞才是因华山而命名的。(3分) 4.略
推荐试题

 

1.在       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       ,是不配有氏的。(2分)

2.一般认为                  是巴金的代表作,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的“         ”原则,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3分)

3. 名著导读简答题(注意:以下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家》中有段话:“觉民一个人在花园里踱了几个钟头,他问自己:‘屈服呢?还是奋斗到底?’这个时候他有点踌躇了,因为决定了怎样行动以后便没有挽回的余地。”请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觉民“有点踌躇”?事情的经过怎样?(100字左右)(5分)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100字左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