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作家许行被尊为小小说魁星,获得 “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他的许多小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被选入多种大、中学教材。《 立正》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有的读者甚至赞叹:《立正》登上了中国小小说的制高点,一篇《立正》,足以不朽。 阅读这篇小说 ,完成下列各题。(22分)

立   正  

许 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

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4分)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6分)

                                                                              

                                                                               

                                                                              

                                                                              

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6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3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答案:
1、(4分)      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轮椅上依旧立正。 2、(6分) 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2分)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2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该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这也是常规的题目,做过小说训练的考生都很熟悉,而且答案也较为“套路”化。但本小说的“我”不仅仅是线索,而且是见证人和思考者,这一点也要考虑到。 3、 (1)外貌描写。(1分)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改变人的容貌,为结尾描写“立正”这一不变细节做铺垫。 揭示了一个人的习惯难以改变 。(2分)(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给1分) (2)细节描写 或 动作描写)。(1分)揭示了立正已成为一种深入主人公骨髓的本能反应, 突现了人物性格,深化(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2分) (如描写类型答“动作描写”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阐述要酌情扣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小说通篇运用的是简短而生动的对话描写,给人观感上强烈的冲击。题目选取两个小片段来赏析,考生第一要注意“描写类型”,这是一个定位。小说的描写有其文本特点(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考生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储备。第(2)题准确的定位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分类,细节的描写可是一个动作的细节,要注意区分。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你给我一个细节,我就给你一个长篇。本小说就是扣住“立正”这个细节来展开的。 4、(6分)  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2分)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2分)“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2分)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2分)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砭国民党及“文革”中的红卫兵。(2分)“立正”,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迫而所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2)在疯狂的病态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适应环境。(2分)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2分) (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给分也不应该超过4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等能力。这是一道对小说主旨进行探究的试题。我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示例,示例一是从“立正”动作的施加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专制主义的危害;示例二是从“立正”动作的承受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主人公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那个病态社会的要求的悲剧性,最后还是回到对社会制度层面的思考上来:“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 后面有个说明,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得分不高。这是涉及对小说主旨的准确把握的问题。我们认为该小说重点不是在揭示人性的丑恶或奴性的。只要是了解我们中国历史的人,在读罢这篇小小说的时候,都会在灵魂上受到震动。作者当然不仅仅以一个国民党连长简单的习惯性动作为描摹动机,他真正想要你震撼的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怎样强烈地加之于人性之上。在这重含义上,人抑或人性是很弱势很被动的个体。 【解析】略
推荐试题

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部分。(8分,每空1分,任选一组题完成)

第一组: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丛菊两开他日泪,                              

(3)千呼万唤始出来,                              。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第二组: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一去紫台连朔漠,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无复鸡人报晓筹。

(5)曰:“不可,                          ,是亦走也。”

(6)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7)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2.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B.①不耻相师

②非能水也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C.①辱书云,欲相师     D.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天下云集响应

3.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10分)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分)

                                                                               

                                                                              

(2)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3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遗传工程树------潘多拉之盒?

为使树木能在更高的海拔生长,或产出更多的水果,或更容易地转变成纸浆,或更快地成材,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力求更多地改变树木的基因。

此外,遗传工程树的支持者还指出新型树种对传统树种有所裨益。例如,采伐新型树种能够使传统树种免遭砍伐。还有人说,如果20世纪初美国栗树枯萎病爆发时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就可能使美国栗树免于濒临灭绝。

然而,批评家却把这些森林群落的新成员称为“佛兰肯斯泰因怪树”,认为这些有可能产生有害变种的树种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美国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的“尊贵君主”松树也许会被实验室制造的巨树所取代。正当中国和巴西对松树和苹果树进行遗传工程改造时,美国的论战已经超越了实验室、象牙塔和实验林的界限。

南卡罗来纳州南方林业网络的负责人佩里说:“我们观察到美国土地正在遭受巨大影响,尤其是美国南部。自然系统正不可避免地面临永久性改变。”美国南部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利用始于1986年首次种植遗传工程烟草之时,而美国科学家在此前10年才刚刚找到通过截取和粘贴DNA片段改良基因的方法。

现在,对森林进行整治时,关键问题不在于如何种植新的树种,而在于是否该这么做。南部----美国成长最快的制浆生产地----最有可能成为种植商用试验林的地区。美国农业部收到100多份申请,要求使用遗传工程树。即使在金考公司这样的用纸大户表示不再使用遗传工程产品的情况下,这一技术仍然大行其道。

联合国批准种植比普通树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遗传工程树,以抵消过度的工业排放。

为抵抗虫灾,夏威夷官员批准种植防虫番木瓜树。虫害几乎使当地的植被毁于一旦。新的树种已经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国防部命令对树木预警系统进行研究-----例如,有些树木的树叶在遭受生化袭击时会变色。

与大豆小麦等转基因农作物不同的是遗传工程树生长在野生的环境中。

忧虑之一是实验树种的种子会附在野生环境中扩散,改变森林的原有面貌。但科学家告诫,这并不意味这新树种的种子会缓慢入侵:最终存活下来的树木必须保留长寿必需的基因。树木基因专家吉姆·赫姆里克说:“在新树种野化的过程中,新的基因物质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根本就不会显现出来。”

如果某些用来造纸的木质松软的树木在林中出现,锯木厂可能会在无意间见他们锯下来当木材使用,最终发现它们过于松软,无法制成有用的板材。

赫姆里克说:“还是保守一点好。需要提醒我们警惕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尽管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不可作生物学家“自然系统正不可避免地面临永久性改变”这一判断的依据的一项是(     )

A、10年前刚刚找到改良基因的方案,美国南部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利用就已经开始。

B、美国南部可能成为商用试验林的种植基地和纸浆生产基地,且美国农业部收到了100多份要求种植该树的申请。

C、联合国批准种植比普通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遗传工程树以抵消过度的工业排放。

D、生化武器等认为活动使树木发生变化。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和巴西对松树和苹果树进行遗传工程改造时,美国的商业遗传工程林已经出现。

B、整治森林的关键问题不仅是如何种植新树种,还要考虑该不该种植新树种。

C、一些科学家认为;新树种的种子不会缓慢入侵,因为存活下来的新树木不一定能保留长寿基因。

D、在新树种野生化的过程中,新的基因物质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根本不会显现出来,因此不会改变森林原貌.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遗传工程树的初衷是好的,但推广过程中却发现结果相反,如同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B、遗传工程树虽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但它的种子会在野生环境中扩散,改变原生态森林的面貌,要慎重推广。

C、20世纪初美国栗树枯萎病爆发时,如果人们掌握了遗产工程技术就有可能改变栗树的基因,从而使美国栗树免于濒临灭绝。

D、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在分野生环境中,因而不会对原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