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遗传工程树------潘多拉之盒?

为使树木能在更高的海拔生长,或产出更多的水果,或更容易地转变成纸浆,或更快地成材,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力求更多地改变树木的基因。

此外,遗传工程树的支持者还指出新型树种对传统树种有所裨益。例如,采伐新型树种能够使传统树种免遭砍伐。还有人说,如果20世纪初美国栗树枯萎病爆发时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就可能使美国栗树免于濒临灭绝。

然而,批评家却把这些森林群落的新成员称为“佛兰肯斯泰因怪树”,认为这些有可能产生有害变种的树种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美国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的“尊贵君主”松树也许会被实验室制造的巨树所取代。正当中国和巴西对松树和苹果树进行遗传工程改造时,美国的论战已经超越了实验室、象牙塔和实验林的界限。

南卡罗来纳州南方林业网络的负责人佩里说:“我们观察到美国土地正在遭受巨大影响,尤其是美国南部。自然系统正不可避免地面临永久性改变。”美国南部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利用始于1986年首次种植遗传工程烟草之时,而美国科学家在此前10年才刚刚找到通过截取和粘贴DNA片段改良基因的方法。

现在,对森林进行整治时,关键问题不在于如何种植新的树种,而在于是否该这么做。南部----美国成长最快的制浆生产地----最有可能成为种植商用试验林的地区。美国农业部收到100多份申请,要求使用遗传工程树。即使在金考公司这样的用纸大户表示不再使用遗传工程产品的情况下,这一技术仍然大行其道。

联合国批准种植比普通树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遗传工程树,以抵消过度的工业排放。

为抵抗虫灾,夏威夷官员批准种植防虫番木瓜树。虫害几乎使当地的植被毁于一旦。新的树种已经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国防部命令对树木预警系统进行研究-----例如,有些树木的树叶在遭受生化袭击时会变色。

与大豆小麦等转基因农作物不同的是遗传工程树生长在野生的环境中。

忧虑之一是实验树种的种子会附在野生环境中扩散,改变森林的原有面貌。但科学家告诫,这并不意味这新树种的种子会缓慢入侵:最终存活下来的树木必须保留长寿必需的基因。树木基因专家吉姆·赫姆里克说:“在新树种野化的过程中,新的基因物质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根本就不会显现出来。”

如果某些用来造纸的木质松软的树木在林中出现,锯木厂可能会在无意间见他们锯下来当木材使用,最终发现它们过于松软,无法制成有用的板材。

赫姆里克说:“还是保守一点好。需要提醒我们警惕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尽管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不可作生物学家“自然系统正不可避免地面临永久性改变”这一判断的依据的一项是(     )

A、10年前刚刚找到改良基因的方案,美国南部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利用就已经开始。

B、美国南部可能成为商用试验林的种植基地和纸浆生产基地,且美国农业部收到了100多份要求种植该树的申请。

C、联合国批准种植比普通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遗传工程树以抵消过度的工业排放。

D、生化武器等认为活动使树木发生变化。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和巴西对松树和苹果树进行遗传工程改造时,美国的商业遗传工程林已经出现。

B、整治森林的关键问题不仅是如何种植新树种,还要考虑该不该种植新树种。

C、一些科学家认为;新树种的种子不会缓慢入侵,因为存活下来的新树木不一定能保留长寿基因。

D、在新树种野生化的过程中,新的基因物质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根本不会显现出来,因此不会改变森林原貌.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遗传工程树的初衷是好的,但推广过程中却发现结果相反,如同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B、遗传工程树虽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但它的种子会在野生环境中扩散,改变原生态森林的面貌,要慎重推广。

C、20世纪初美国栗树枯萎病爆发时,如果人们掌握了遗产工程技术就有可能改变栗树的基因,从而使美国栗树免于濒临灭绝。

D、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在分野生环境中,因而不会对原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答案:
DAC 【解析】略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白(指识其本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3.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揭示了志、力、物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第一段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穿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第一段②③④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拟人、比喻、通感。

B.比喻、排比、比喻、拟人。

C.比喻、比喻、比喻、通感。

D.比喻、拟人、比喻、拟人。

2.对第一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B.这段文字没有直接写月,但却处处写月,所描绘的都是淡淡的月下的景。

C.这段文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细腻的描绘了静态的荷塘上面的美景。

D.这段文字用了许多迭字,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脉脉”,既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又使得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3.下列理解、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划直线句子中的“弥”字与“弥天大谎”的“弥”字意义相同。

B.“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中“碧天”指荷叶,“星星”指荷花”。

C.划波纹线的句子中“酣眠”喻满月朗照,“小睡”喻淡云遮月。

D.这两段文字中第一段侧重写荷塘上的月色,第二段侧重写月下的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