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子。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以三矢赐庄宗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说明了盛衰之事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3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4分)

 

答案:
1.答案:D。函,用木匣子装,动词。         2.答案:B。 3.答案:C。语气委婉,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辞婉。 4.(1)使潜藏在幽深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使动)(3分) (2)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尽情享受视听的娱乐,实在是值得快乐啊。(“游”“骋”“极”活用,“所以”的古今异义)(3分) (3)我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非常”古今异义,判断句,“出入”的偏义复词)(4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曲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来遏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髯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是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物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1934年所作《昆曲》,有删改)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忠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

3.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