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4分)

 

2.精练是王昌龄七绝的一大特点,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3.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想表达什么?(4分)

 

 

答案:
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了边塞防线荒凉艰苦的环境: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青海湖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概括特点2分、描述画面2分) 2.此句是边塞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黄沙”二字既是实景,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一点1分) 3.表现了守边将士们立誓破敌的斗志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躬课农桑                  督促

B.卒奏寝其事                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            看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①会诸生于学宫            ②受知于李东阳

B.①杖巫而遣之              ②宝三岁而孤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        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4分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