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海,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矣              堪:经受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甚:超过

C.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背

D.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行:行走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而后王斟酌焉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②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答案:
1.D 2.B 3.C 4.①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②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建造,兴建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诚信

2.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③简能而任之        ④垂拱而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

A.简能任贤    B.文武并用    C.宏兹九德    D.择善从之

4.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