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4题。

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外来语”更多是“先进”“中心”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而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红苗正”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

    语言的“势利”还表现在一国之内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当年的“外省青年”到巴黎奋斗,首先即要努力去掉“外省”口音。而今日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也。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埋单”“搞定”“生猛”“炒鱿鱼”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一批东北小品演员愣使“忽悠”等原本有些戏谑色彩的东北土话在嬉笑声中渐渐“普通”起来,这固然是“明星效应”,然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中央电视台”才有此能力使经济、文化尚居“边缘”的“东北方言”跻身“主流”——只有经过“中心”的认可,“边陲”才能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祖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两岸隔绝几十年后,原本同根的语言已发生一些地域性差别,增加了彼此理解的困难。所幸两岸交往渠道重开近20年,语言终于互相影响,扭转了越来越“隔”的趋势。资讯、数位、考量、作秀、量贩、体认、愿景等一批来自台湾的词汇济济而入。举世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层并不排拒来自台湾的词汇。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若追根溯源,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那就只能不是“噫吁嘻!”就是“乌呼哀哉!”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同样,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对此,彼岸则有不愿统一的人认为这会增强台湾青少年对大陆的认同而“后果堪忧”。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民族统一的幸事。

    虽有种种混乱,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普通话”之所以“普通”,就在于它能广纳“方言”,博采“外语”。格外值得深思的是,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从“新词”的“输入国”一跃而为“输出国”的重要原因,是“新学”在日本遇到的阻力比中国小得多。这种“师生易位”的历史说明,若想以保守封闭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用心可谓良苦,但结果不仅无裨于事反而更加被动,“弘扬民族文化”云云则更无从谈起;相反,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弘扬。

(选自《南方周末》)

以下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所以,语言交流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

    B.一国之内,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更容易流行起来,成为“官话”、“普通话”。

    C.“港台腔”的流行,是两岸三地政治、文化、经济交流和互动的必然结果。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涌入汉语体系,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是因为西方外来语言比东方汉语言发达先进。

    E.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已经从一个“新词”的“输入国”一跃而变为“新词”“输出国”了。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粤语北上,“埋单”、“搞定”等粤语词汇的流行,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而东北土话南下,“忽悠”等小品语言的流行则主要拜中央电视台等强势主流媒体所赐。

    B.对时下夹杂在标准汉语中的“方言”“外来语”持宽容开放的态度,有利于保护弘扬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C.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语言的风靡,方言的逆向流动会越来越容易,“外来语”将越来越多地由 “落后”“边缘”向“先进”“中心”渗透、侵入。

    D.吸收、接纳“方言”和“外来语”,不仅不会使我们的语言体系混乱,反而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

3.请根据语境,解释“体认”和“愿景”的词义,分别写出他们的近义词。

    体认: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义词:___________

    愿景: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义词:___________

4.影响语言交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一点举例说明。

 

 

 

 

 

答案:
1.A  D.  A项,“从理论上说……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D项“是因为西方外来语言比东方汉语言发达先进”,表述不对,“语言”不存在发达先进与否。 2.C.按照作者观点,网络只会加速语言由“先进”“中心”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事实上也是这样。 3.体认:体会认识(动词、名词);共识(名词)。与“认识”是近义词     愿景:对未来的愿望;发展前景;希望、愿意看到的景象,与“愿望”是近义词。(据《现代汉语词典》)(大意相同即可) 4.要点:1、就外来语而言,一般是从比较先进的文明流向比较落后的文明     2就方言而言,主要是从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向其它地区。     可以举文中的例子:比如近代以来,外来语西学东渐的例子;比如北京方言、上海方言和粤语对普通话的影响。也可举生活的其他例子,比如美国文化的对中国文化表现在语言层面的影响,如“NBA”“好莱坞”“可口可乐”等词荡的流行。)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               殆:恐怕

    C.虽细事不也                     苟:马虎           

    D.辄一之                         扣: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蕲人知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不妄人接                     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②此岳阳楼 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翻译下面两个课内文言句子。

①而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3分)

 

        ②既至匈奴,厚币遗单于。(班固《苏武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