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    ②渥然:红润的样子。    ③剟(duō):砍,割。

④膂:脊梁骨。          ⑤痏(wěi):疮,疹。   ⑥戕摩:伤害,残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非三月不能瘳  瘳:痊愈         B.以为无而不知畏  虞:料想

C.而傅善药      以:介词,用      D.而于不可见之初    寓:隐藏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3分)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 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

4.(1) 翻译及断句(10分)

   ①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②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2) 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

    非 有 以 御 其 内 其 势 不 止 非 有 以 治 其 外 疾 未 易 为 也

 

答案:
1.B(虞,忧虑,担忧。) 2.A(第①句原文已说“未足深畏”,第③句讲的是郑仲辨个人情况,且只是“几至于甚病”。) 3.D(与周围的人大笑有关系 。) 《指喻》译文 浦阳县的郑仲辨先生,他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一天,他左手的大拇指长了一个疹子,鼓起来像粟米一般大。郑先生对它有些疑惧,把疹子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子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给别人看,看的人仍像先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满满一把才握得了,靠近拇指的食指都被它牵扯得疼痛起来,好像刀割针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脊梁骨没有不痛的。郑先生担惊受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是影响全身的病痛,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十多天才能治好;现在这疹子快要成熟了,没有三个月是不能治好的。一天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点燃的艾草熏熏就可以了;要十多天才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药物仍可治好;到它长成熟了,严重时会蔓延到肝脏、横膈膜,轻点的话,也将使这只手臂残废。不设法从内部治疗,病势不会停止发展;不设法从外部治疗,疾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先生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才好,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细微之处,但最后酿成巨大的灾难;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最后会发展到无法处理的地步。当它容易处理时,人们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视它而不去管它;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时间,耗尽精力,才仅仅把这祸患处理掉,天下的事,像这拇指似的,真是太多了。平常人看得清将会发生的事,平常人也能处理掉,在情势上看来即使很危急,但并不值得很惧怕。只有萌芽在让人不会担心之处,又隐藏在让人看不到的苗头之中,平常人却以开玩笑的态度去轻视它的那些事,才是君子们所深深惧怕的。 从前的天下,有像郑先生那样强壮无病痛的吗?爱天下的人,有像郑先生那样爱惜自己身体的吗?但足以成为天下祸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疹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疹不曾轻视它,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而几乎酿成大病。再说,本来人们就总是以非常疏忽的态度来对待祸患,再加上民生凋敝之后,官吏们仍在残害剥削百姓而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侥幸于问题没有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会是长久处于平民地位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多次折断手臂就会成为治疗折臂的良医。”郑先生以后如果做官的话,就应该以大拇指长疹子的事作为“谋国”的借鉴。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写。 4.(1) ① 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时间,耗尽精力,才仅仅把这祸患处理掉,天下的事,像这拇指似的,真是太多了。 ② 郑先生不曾轻视拇指上的疮疹,只是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而几乎酿成大病。 (2)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_(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为新的现代儒学。

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燃起新的火焰”。

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

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新的现代儒学。

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得复兴,首先就要使儒学复兴。

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D.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冲击。

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大国”“ 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大量了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

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18分)

马丁·路德·金之梦 (节选)

狄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当时,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期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它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它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

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作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一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金组织“贫民进军”。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子弹从前面穿过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幻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1.文中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怎样的情感?(4分)

 

 

 

 

 

2.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6分)

 

 

 

 

 

3.如何理解“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4.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