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2题

上 太 行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案: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的境界,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诗人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立马太行,雄视千里,全诗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游西陂记

  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至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重价,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是为记。

(选自清·管同《因寄轩水集》)

   【注释】

  ①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陈焯(zhuō)度光:名焯,字度光。宋氏:指宋荦,字牧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②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锡鬯(chàng):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陂自牧仲尚书之                 没:通“殁”

    B.至赐书堂,其主人               晤:会见

    C.度光举酒予曰                   属:嘱咐

    D.图其大且远者,其可            已: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至今逾百年矣                 ②而文辞亦何裨是也

    B.①先尚书求重价                 ②当牧仲尚书诗文风雅倾动海内

    C.①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         ②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

    D.①闻其言,感叹者久             ②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也寄语士人应立德、立功,更要立言。

    B.文章情感复杂,既有低沉的叹息,也有积极的进取;既有怅惘的回首也有对现实的

正视。

    C.作者描绘景物不求工求奇,却天然有一种意趣,是真实的写生,也是内在感触的体

现。

    D.这篇散文在记游时也有一定的理趣;作者虽然也描绘了景物,但重点是抒发感

受。

4.请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

 

 

   (2)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3分)

 

 

   (3)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3分)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