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之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

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遂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

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则不足以为画矣。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洎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古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

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

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亦然。”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略有修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以车载壁之洛河     沈:同“沉”,沉入

B.隐士遂东壁画天地     就:靠近,凑近

C.迤逦咨嗟击节           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

D.若贵贱之状一等         等:相同,一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从侧面表现隐士画艺高超的一组是                    (    )

    A.①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                    ②工就视之,不语而去

    B.①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②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

C.①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            ②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

D.①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            ②请隐士毕其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国初期修建老子庙的时候,隐士买到了吴道子在老子庙画的壁画,于是三年闭门不出,专心临摹那块壁画。后来郡里邀请隐士来画老子庙里的壁画,隐士接受了邀请。

   B.老画工通过拉拢关系、向上巴结争取到了来老子庙画壁画的机会,但是因为自己画艺不高,害怕画的不好,所以只敢接受其他地方的壁画任务。

   C.由于老画工心中装的是“人间”,所以他画出的壁画上的人物只能是“尘俗”中的人的样子。而隐士心中装的是“世间”,所以隐士画出的壁画上的帝王是古代图画中和老画工没有见到过的。

   D.毕少董认为,隐士起初落笔画成“前驱二人”,就像韩退之写《海神祠记》一样,文

章开头就说“海之为物”,对于人间来说是非常宏大的了。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

 

(2)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

 

   (3)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

 

答案:
1.答案C。迤逦:连续不断地。 2.答案D,①是老画工对隐士画艺的赞扬,②是老画工对隐士的画艺的佩服。A项①形容隐士学画刻苦,②写老画工对隐士画的“前驱”不能理解;B项①是杜甫形容吴道子的画的,②表现隐士的谦虚;C项①是老画工绘画的理念,②毕少董对韩愈的文章的评价。 3.答案B。故意曲解。“画工弗敢当”,不是老画工因为自己画艺不高,害怕画不好。后文也有隐士对他的评价,“尔艺与其他工不同”。 4.文言翻译:(1)在前面引路的人地位低下,骨骼相貌应当瞪着眼怒张着胡须。(得分点“前驱““贱”“嗔目怒髯”各1分,共3分)    (2)虽然你的技艺与其他画工不同,(但)总之你只能画人间罢了。(“虽”“要之”“作”各1分,共3分)    (3)大概力量用尽却感到没有用尽,文章写完了意思却不贫乏(即言犹尽而意无穷),到了巧夺天工惊鬼神的地步,文章的气势还不能够停下来。(得分点“穷”“困”“破”“已”各1分, “破”解释为使动也算正确,共4分。) 参考译文: 毕少董说,在开国初期修建老子庙的时候,庙里有吴道子所画的壁画,(画的)就是杜甫诗中所说的“冠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的情形。官府拿那壁画拍卖。有一个隐士,也是画画的高手,用三百千钱买下了壁画。于是闭门三年(临摹这块壁画),然后就用车子装着壁画沉入洛河。(后来)老子庙也修建完工,庙里的墙壁应该第二次画上壁画。郡里邀请隐士作画,隐士没有推辞。 有一个老画工通过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来画画的。众人讨论谁应该画东边的墙壁,隐士把东壁让给老画工画,老画工不敢接受。谦让再三,隐士就凑近东边的墙壁开始画天地。隐士刚刚画完在前面引路的两个人,老画工就来到东壁旁看隐士画画,没有说一句话就离开了。老画工也画在前面引路的两个人,隐士前去观看后,也不说一句就离开了。于是各人神闲意定,不拘形迹(解衣: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盘礴:箕踞。伸开两腿坐。 宋·苏轼《<和饮酒>序》:“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輒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餘。”宋·苏轼《书朱象先画后》:“今朱君无求於世,虽王公贵人其何道使之,遇其解衣盘礴,虽余亦得攫攘其旁也。” 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不再相互观看。 等到画好了后,老画工前来观看,他在起初表现出不赞许的神色,渐渐地看到了其他的,连续不断地感叹击节称好。等到看到车中的一个人的时候,老画工惭愧惊骇地下拜说:“先生的才能不可匹敌,我从这以后烧掉画具,不敢再谈画画的事儿了。”有人问他,他说:“在前面引路的人地位低下,骨骼相貌应当瞪着眼怒张着胡须,可以和赶马车的人相比。近侍清高尊贵,骨骼相貌清奇高大秀丽,可以和台阁大臣相比。至于车中的人,就是帝王,骨骼相貌应该是像龙一样的姿容和像太阳一样的外表,可以和至高无上的人相比。现在先生的在前面引路的人,竟然画得清奇高大秀丽,我私下认为地位卑下的人都像这样,那么怎么能够画好近侍呢?近侍继而可以勉强画出,那么有怎么去画车中的人呢?如果(画的)贵贱的神态全都相同,那么不值得把这作为壁画了。现在看先生所画的,在前面引路的人是我的近侍。所画的近侍是我车中的帝王。等到我看到(先生所画的)车中的人,他的神态气宇骨骼相貌大都是我平生不曾见到的人,古代的图画中也不曾见过他们。这就是我惭愧惊骇的原因。”隐士说:“这是画的世间的人。你所画的瞪着眼睛,怒张胡须,那是人间的人罢了。人间的人就面容眼神气色神态都是尘俗的。虽然你的技艺与其他画工不同,(但)总之你只能画人间罢了。”老画工前去毁掉了自己画的壁画,拿出家里的钱赔偿,请隐士完成画壁画的事情。 少董评论说:“我评价隐士画壁画,就像韩退之写《海神祠记》一样,文章开头就说大海作为环境,对于人间来说是非常大的了。假如其他的人也能这么写,那么后来就一定没有能够继续写下去的人了。韩退之的文章积累千言所说的繁多而没有多余的,大概力量用尽却感到没有用尽,文章写完了意思却不贫乏,到了巧夺天工惊鬼神的地步,文章的气势还不能够停下来。世上写文章,谁能做到像这样?所以对评论隐士的画也是这样。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4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经济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

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

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国家的淹没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在上述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带来的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

1.下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A.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B.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C.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D.发展低碳经济要将大气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2.下面的叙述中,不属于低碳经济概念形成和提出背景的一项是                (    )

A.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

B.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保持较高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生产和消费高碳能源 。

C.发展低碳经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

3.下面的叙述中,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A.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必将淹没沿海许多国家,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B.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C.低碳经济带来了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D.因为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所以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

4.根据文章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低碳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B.如果要实现人们在消耗同样能源、排放同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和生活水平都不降低的目标,就必须抓好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

C.随着低碳经济的实施,人们的能源消耗结构将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太阳能将最终占据能源的主要地位,化石能源必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D.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只有走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

染为主要特征的 “高碳经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