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s1] 请以“佳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s1]20.

答案:
 [s1] 略。  [s1]20.
推荐试题

 [s1] 补写下列空缺部分。(4分,每小题1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欲罢不能。”

 


 [s1]1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⑤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②利:同“痢”。③候者:哨兵。④自告者:自首的人。⑤物:这里指众人。

1.[s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三死者,吾不复矣       恤:体恤。

       B.凡猛兽能识人气           类:大都。

       C.逡巡耳而去               弭:低垂。

       D.德自死矣                 分:料想。

2.[s2] 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孟德勇敢的一项是                                                          (    )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②惟山之深者往焉。 

       ③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④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⑤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⑥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A.① ② ④            B.② ④ ⑥        C.② ③ ⑥          D.④ ⑤ ⑥

3.[s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德少年时就有山林之志,强烈的愿望终使他从军队逃脱,抛离妻儿,只身进山。两年里九死一生,后来在商州被抓,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

       B.作者认为孟德是一个有道之人,因为他“无所顾”,而“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所以不是“有所慕”就是“有所畏”,唯唯诺诺,苟存于世。

       C.苏辙坚持为人因有浩然之气,在他早年的作品《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就有详细的表述。《孟德传》中赞扬的“无所顾”精神,就是“浩然之气”的表现。

       D.文章前面叙事,后段议论。叙事生动,遭遇猛兽部分的描述尤为扣人心弦;议论深刻,将孟德与“世之君子”对照起来,尤有哲理意蕴。

4.[s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为兵,不获如志。

 

       ⑵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

 

 


 [s1]13.

 [s2]14.

 [s3]15.

 [s4]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5题。

古九谷瓷瓶

[日本]井上靖著 何少贤译

       桑木大二郎在能登半岛W镇看到一只古九谷小瓷瓶(指日本石川县南部九谷产的古瓷器——译者),还附有鉴定标志,证明是宽文(1661—1672)年代的珍品。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大二郎结婚还只有两三年光景,现在大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是因公司里的事,出差到W镇的。这是个渔镇,全镇弥漫着鱼腥味儿。他在一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洁的橱窗里发现这只红花小瓷瓶时,异常惊奇,心想要是能亲手托着欣赏一下,那该有多美呀!

       一问价钱,回答是500元。

       “500元!”

       对于月薪只有70元的他来说,价钱实在太高了。

       “要是200元么,倒还可以……”

       “别开玩笑。在古九谷瓷器中,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了,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啊!”

       一眼可以看出,这位四十开外的商人脾气执拗,即使让他减一分钱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兴许有些夸张吧。实际上,桑木大二郎自从在能登半岛W镇上见到古九谷瓷瓶到如今,十年中简直是被迷住了心窍。他曾先后五次借口有公事跑到W镇,欣赏这个古瓷瓶。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

       最近一次,即第五次看到那只古瓶,是在前年夏天。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惟有那只瓷瓶依旧装饰在临海的不太干净的橱窗里,只是十年前500元的价钱涨到了7万元。据物主说,十年中间,这里遭到过一次海啸袭击,近处失火一次,即便在这种时候,最先被抢出屋子的总是这个瓷瓶。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专门修了一座水泥防空洞收藏它呢。

       从前年夏天至今的整整两年中,桑木大二郎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连旁人都觉得他实在可怜。这是由于大二郎已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从本来就够拮据的开支中挤出7万元钱来。

       为了能登半岛上的这只瓷瓶,他的妻子连尼龙围裙都舍不得买一条。大女儿竟连郊游也都不能去了。有时,大二郎也想过,这样做,大人孩子真可怜。可他自己也戒了烟酒,和同事的交际应酬之类的一切都给免掉了,为瓷瓶他什么都不惜牺牲。

       这样,他好不容易凑齐了7万元钱,摆在那家古董店脏乱程度与当年无二的柜台上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这东西是假的呀。前些日子,家父去世13周年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说过,那是假的,于是,我拿到金泽市,请大学里的先生鉴定,果真是假的啊!”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大二郎一听说那是假的,顿时觉得瓷瓶黯然失色。但是,一想起这十年来的执著,这两年的苦日子,他还是想弄到手。然而,物主却执意不肯脱手,尽管得知它不是真品,对它有些漫不经心,却似乎依然对它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结果,大二郎出2000元成交。这价格,比真货便宜,但比赝品要贵。当夜,他和店主把瓷瓶放在中间,一起对饮。不知为什么两人只是默默无言地举杯,直至皎月临窗。

1.[s1] 小说三次写到“古瓷瓶”被摆放在脏乱的橱窗里,有什么作用?(3分)

 

 

 

2.[s2]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一段中,“苦笑”有什么具体含意?(2分)

 

 

 

3.[s3] 小说中哪些情节反映了大二郎对古瓷瓶的喜爱?请概括说明。

 

4.[s4] 赏析文中店主的形象。

 

 

 

5.[s5] 读了小说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

 

 

 


 [s1]8.

 [s2]9.

 [s3]10.

 [s4]11.

 [s5]12.


 [s1] 概述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杨朔的散文好就好在他真诚地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拥抱现实,感悟人生,又是那样如诗如画,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才在读者中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经久不衰,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杨朔把蜂房说成“养蜂大厦”,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困难时期的情形,说成是社会主义祖国“最新最美的画卷”。无怪有人说,对当时严重的“左”的错误,一些握笔者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