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    余,满怀欣喜。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    (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或:以欢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捐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

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江表传》曰:权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与相反覆,究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即退告。权日:“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其见敬信如此。军国得失,行事可不 ,自非面见,口未尝言之。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故请雍父子及孙谭,谭时为选曹堂书,见任贵重·是日,权极欢。谭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因背向壁卧,谭立过一时,乃见遣。

雍兰相十聋年,年七十六,赤鸟六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

登苎。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俗及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选自(《三国志·卷五二·吴书七》,有删节)

    [注释]①榷酤,亦作“榷沽”,酿酒专卖制度,管制酒业取得酒利,以增加政府财夏收入。②障管,开关隘征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荐                         表:上表

    B.拜侯还                         寺:寺庙

    C.毁大臣                         短:诋毁

    D.詈辱壹                         面:当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雍“举动时当”的一组是(    )

    ①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              ②不用,终不宣泄

    ③举罪纠奸,纤介必闻                ④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⑤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  ⑥明日,召谭,诃责之

    A.①④⑥         B.①⑨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雍理政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他的家人事后才知道,可见顾雍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

    B.孙权遇有重要举措,常派中书郎向顾雍咨询。如赞成,顾雍就请中书郎吃饭,把问题研究透彻:如不赞成,则沉默不语,以示意孙权重新考虑。

    C.顾雍心胸广阔,气量宏大。吕壹获罪,顾雍审案,面对这位曾经迫害自己的犯人,顾雍显得心平气和,还问吕壹还有什么地方要为自己辩护。

    D.顾雍教子有方。在孙权嫁侄女的婚宴上,顾雍儿子顾谭醉酒起舞,有失礼仪。顾雍  虽然内心生气,却没有当面发作,到第二天才对其严加诃责。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

 

 

   (2)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皆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规划,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的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宁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至于结的表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结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着中华民族和繁衍繁衍壮大,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屈原在《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而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表达男女情爱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下列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结的外形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B.中国结的“结”字具有力量、和谐等含义,充满情感。

    C.“结”与“吉”谐音,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D.不同的“结”,不仅有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之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源于中国先民在文化形成时期对绳子的崇拜。

    B.本命年里为了驱痫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C.中国人往往用“同心结”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D.梁武帝诗有“腰问双绮带,梦为同心结”,是借“结”来表达相思和别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了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吉祥结、蝴蝶结、如意结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新的“结”。

    B.中国结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古到今未曾改变。

    C.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绳结的文化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

    D.《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文化将会因现代人的重视而再次复兴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