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要求作文。

(1)请以“撑起一片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那一墙蓬勃的爬山虎,那一架紫红的葡萄,田垄上那一株挺立的白杨,藕池里那一茎纯净的白莲,那玉米地,那红高粱,甚至老屋前的榆槐,门扉上褪色的对联……或许会引起你的一串故事,一阵遐想,一种深味与思考。

请以“我与       ”为题作文,空白处填写一种植物或客观物件。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参考例文 撑起一片天(记叙文) 九岁那年,妈妈走了,在雨中撑着小花伞带走了我的整片天空…… 从此,每次回家再也闻不到扑鼻的饭香,听不到关切的问候了。只有冰冷的饭菜和父亲木呆的脸,他从不问我冷不冷,饿不饿,学习辛苦不。他只是一天到晚的工作。还有他那把黑布伞,下雨回来总是把那把黑布伞倚在门角边,任雨水流了满地。以前,妈妈总会责怪着“啊呀,你怎么就这样呀,屋子都发大水了”,把伞提去阳台。现在,却只有满地的水迹。 九岁的孩童不懂大人间的事,就只知道恨谁喜欢谁。我喜欢妈妈,所以我恨气走妈妈的父亲。他就只知道工作,常年提着黑布伞。他的无能与无趣气走了妈妈。黑布伞哪里配得上小花伞? 往后,父亲依旧提着他的黑布伞上班、回家。从不过问我的学习、冷暖。只是,冬天,我的床头摆了几件毛衣;夏天,冰箱里多了几根冰棍。 一次放学,我把乘车用的钱弄丢了,混进车里被售票员拉回总站,打电话叫我父亲来领人。候车室外下着大雨,哗啦啦的雨声就像打在我心上的鼓点:爸爸会不会打我? 半小时后,见得父亲提着黑布伞气冲冲的跑进候车室,满身湿漉漉的。他看见了我,满眼愤怒地举起了黑布伞。我吓得闭上了眼。 父亲的黑布伞打在售票员的身上,“不就是几块钱么,值得让十岁的孩子在这里受冻挨饿?!你这么忍心,你没有自己的孩子吗……” 直到父亲被车站的治安人员拦住了,他的双眼还是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我怯怯地走过去拉住他的袖管,哭了。第一次从心里感觉到父亲炽热的爱女之心。觉得那把黑布伞不再丑陋,而是父爱的象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明白父母的离异并不全是父亲的错。也明白了父亲的爱是深沉的、不溢于言的。 一天晚饭后,父亲破天荒地对我说:“出去走走吧。”我诧异极了。 门外有小雨,我抢先一步提起门角边的黑布伞,撑开在我和父亲之间。 在淅沥的雨中走了一会,父亲说:“想妈妈了吧。”我愣了好久才轻轻应答了一声。父亲说:“我欠女儿的太多了,让你失去了母爱。想要补偿你,却是笨拙得无从入手……”我低下头说:“不,爸爸,你已给我太多了……” 父亲接过我的伞,用另一只手搂住我的肩膀,俩人就在雨中散步。 如果说,多年前,妈妈撑着小花伞趾高气扬地带走了我的整片天空,那么,多年来,父亲提着他的黑布伞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他没有女娲的七彩石,但他用那无言的父爱为我一点一点地修筑残缺的天空。 撑起一片天(议论文)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开篇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一个人只有被命运抛到绝望的地角,思考生与死,那他才能从绝望中新生,给人希望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如何撑起一片自己的天空呢? 撑起一片天,是一片什么天?凭生命撑起?是坚强?是信念?是执著?还是寂寞? 从陕北的窑洞牛群,到独自一人与伤痛握手,到与轮椅陪伴,从激昂的忧世的理想到忧生,从喧嚣的世间一下堕入苦痛铸成的冰窟,史铁生时时面对的是与死神摩肩接踵,在人们问他为什么写作时,史铁生回答说“为了不至于自杀”,而活者,是难的。我想人们应该追问的是活下去的根基是什么?我是谁?我为何物?我的归宿及路途的坎凛与顺遂?这里面透出许多不可说,也说不透的东西。史铁生的那片天,是心灵的独白。 乌纳穆诺说:“爱是悲伤的慰解,它是对抗死亡的唯一药剂,因为它就是死亡的兄弟。”天,要自己撑起,文学的透明天空温暖了一位冰冷的心,史铁生撑起了“这条不见终点的路”的天空。 卡夫卡的《城堡》撑起了一片怎样的天空?一个土地测量员想尽各种方法要进入城堡,却不得其门而入。那个城堡到底代表着什么?是那个时期虚伪狡诈的统治者吗?也许城堡是代表一个理想,一个没有欺诈、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在那个黑暗的日子里,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太渺茫了。卡夫卡用这样看似荒诞而错乱的文字,表达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用文字痛诉着统治者的残酷和冷漠无情。卡夫卡思想的天空是深沉的。他只是一个习惯了棱角的智者,锋利的文学刀刃划上统治者虚弱的脊梁,渴望用文字呼唤出一些人的觉醒。他撑起的天空就是觉醒。 撑起觉醒的天空,是卡夫卡、尼采、雨果、托尔斯泰们的文学的预言与激愤,在荒凉的土地上长出了人性的萌芽与光辉。 “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这是米兰•昆德拉。他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他广泛阅读世界名著;他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从事过电影教学;他因坚决反对极权主义而享有盛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隐喻式哲学思考的天空。 这是哲学的天空,思考天空,智慧的天空,蕴藉着承受生命的天空,这需要谁去撑起?米兰•昆德拉太擅长思考了,而思考不是模仿的。 曹雪芹撑起了宝黛的天空,屈原撑起了正义的天空,老舍与傅雷撑起了尊严的天空,王小波撑起了心灵自由的天空,我们将要撑起什么天空? 爱因斯坦说:“人生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路在脚下,辉煌的天空需要自己深思撑起。 我与老屋(记叙文) 老屋是幢两层的旧楼,有着石灰斑驳的墙,雕花的八角窗,长满青苔的石梯,以及砌得高高的石露台,它正对着一条小溪,周围种满了桉树与黄桷树,每到傍晚,江水映着落日的余晖,流淌着金灿灿的波光,而树则在晚风中摇头晃脑低吟浅唱。 我在老屋出生,童年很寂寞但依然快乐。老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总有那么多东西给我玩,墙角会钻出奇怪的昆虫,床下会生出小白蘑菇,石阶梯上的蚂蚁窝有好几个,肥厚的黄桷树叶子是“过家家”的好道具……如果玩腻了,还可以翻过老屋矮矮的土墙,溜到外面去玩。 老屋门前是一条小路,背后是长满狗尾巴草的山坡。在寂寞的时候,我走出屋子,趟过浅浅的水沟,走上弯曲的小道。道两旁的野花、茂盛的草伸到路中,将本来很宽的阡陌小道装扮成一条绿色的曲线伸向远方。蜿蜒从坡上垂下的树枝,在阳光照射下将它细碎的影子投在路上,使地面出现了各种形状的令人遐想的情景。天蓝蓝的,空中飘着花香与青草的气息,惬意极了。我穿着白色的短裙,大把采着花,对着蝴蝶儿跳舞,希望它们以为我是同类,不再惊慌地飞走。我把死去的小鸟埋在花下,如同小意达埋葬她的花儿。我曾因为喜欢红蜻蜓晶莹的眼,把它们扭下来串成珠子,也曾把蚂蚱掰掉大腿放在衣袋里,结果它们在夜里爬满我的枕头…… 那时候,不知道爱也是一种伤害,也可以毁了美。但正因为有这样一段日子,才使我逐渐懂得欣赏美,留住美的最好方式是让它们保持本来的生存状态。 夏天,哥哥常带我去门前的小溪中游泳,游玩后坐在溪边,给我讲故事。我毫不怀疑曾经有个少年分开河水踏波而行,但是波涛无情地把他吞没……悲伤而恐慌的我赶紧转头去看身后的老屋,暮色中的老屋沉稳如故,于是我揪着的心便又平实了,并且相信它会永远屹立在那里,让我随时可以扑入它的怀抱。 多年以后,老屋早已拆掉,然而午夜梦回,梦到的家仍是老屋。我才发现,老屋已作为家和故乡的象征深入心扉。当我看到现在的孩子们对着众多的玩具孤独烦厌时,看到不少人都在为“钱”孜孜钻营时,我多么想回到老屋,做它墙角的一株小小的花,在年复一年的重复岁月里永远明媚地微笑,做徘徊于它头顶的一朵浮云,在无垠的天空中永远洁白,自由而又简单…… “撑起一片天”作文素材: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尽了屈辱,但是志向、决心和毅力撑起一片天,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吴军,名垂千古。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的支撑,撑起一片天,才使他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一位打破了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说:“我撑得起世界纪录,但我举不起平时留下的汗水。”噢,原来那世界纪录也是由意志、信念和汗水来撑起的一片天。 于谦 击败了五十万强大的蒙古大军,讨回了被俘的英王,撑持了垂死的都城。然而,他被杀害了,功勋竟也把他引向死亡。像战神一样的将军,所向无敌的豪杰,光辉的军旗,盖世的战功,被帝王抹掉时那样容易,像弹掉身上的一粒灰尘。 尽管我为英雄倾倒,但英雄的屈死却常使我感到人世的荒唐——英雄诞生了,事业成功了,但事业竟成了英雄的坟场。假如人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人民的悲欢,社稷的兴亡,谁愿意去浴血奋战?让功勋把自己埋进永恒的荒凉。 一个于谦死亡,还有另一个于谦再生。一批耿直者化作灰烬,另一批耿直者又赴火蹈汤。生命,就和那钢铁的道路一样:正直,坚实,韧长。历史从来没有在残酷的沙场中颓败,我们的大地,总是有不屈的勇土,坚贞的儿女,在战火中驱驰与歌唱! 严复 我彷佛见到那位震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学者,那位把《天演论》、《救亡决论》的响雷撒向祖国山川原野的严复。他那一支连桐城派老头吴汝纶都为之倾倒的译笔,他那惊世骇俗的真理,至今还像滚滚激浪,时时拍打着我的灵魂。 他从地球的另一方,从大西洋沿岸,带来了神奇脑袋的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与边沁,带来了关于人、狮子、上帝的那些美妙而新颖的思想与学说,给自己的故土敲响了救国图存的钟声,启蒙了整整一代的中国青年与少年。 在严冰冻结的时代,他那震聋发瞶的果敢,他那试图用理论力量去摇撼几千年权势根基的无畏,哪个正直的后来者不感到崇敬? 詹天佑 我又见到重新站立起来的中国铁道之父的铜像。饱啜了凛冽的山雨山风,他的额上彷佛添上了一些皱纹。我喜欢古老的长城,也喜欢长城边这不古老的芳草和东方的纪念像。屹立在我们中华国土上的知识分子铜像,这是第一个吧。屹立得那么早,那么孤单。也许因为这早与孤单,我在他身上总是感受到新鲜的、奇异的光亮。 我喜欢这位开拓祖国近代文明的英雄,他用炎黄子孙永不冻结的血液,红照般燃烧的才识,熔解了危崖、险峯、绝壁,亘古如斯的崎岖与荒凉。还征服了人的偏见,鬼的预言,远远近近的鄙笑与窃笑,硬把钢铁之路,英勇地钉在颤动的荒山野岭之中,为痛楚而屈辱的母亲赢得一次真切的快慰。 假如他还活着,他一定照样会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把新的铁流撒向更荒凉的沙碛,更艰险的山岗。 马寅初 九十高龄的你,在低低的手推车上,在高高的松柏树下,对着面前小灌木丛的浓郁生机思考。平静,安详。看到你把稿子一张张地连贴着,舒展成一条绿格子砖石铺成的路。然而,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们才知道你求索些什么,知道你在求索让孩子温饱的真理,让母亲幸福的学说。 你爱人民,胸襟那么宽阔,决不赞成母亲与孩子住得那么拥挤,吃得那么紧张,空气那么稀薄。为了让人民生活得美满,你像纤夫拉着大索,拉着沉重的真理,每一步都很艰辛,每一步都有大颗的汗水从额角滚落…… 我想起俄罗斯那不朽的谚语:一切都会过去,惟有真理留着。我想起你百岁寿辰的时候,小院里人群如潮,争相来朝贺真理和朝贺为真理而战的学者,是啊,真理毕竟在人民心头。 傅雷 我读过好几遍《傅雷家书》。傅雷选择的是聆听莫扎特的音乐,扬弃愤怒与仇恨,从莫扎特的天才乐曲中赢得了超越与平静,继续自己的工作。他用最温馨的善去拥抱社会,当他和他的妻子跪下而撕毁最后尊严时,他和妻子自杀了。他的死,提示社会,提示良心,提示人性。 艾青 《艾青:桂冠诗人蒙冤新疆记》写道: 艾青在连队劳动改造,工资却由农八师管理科发放,每月只发给四十五元生活费维持一家五口人生活,一日三餐吃玉米面,没有钱买香烟,没有钱给孩子们买肉吃。别人扔掉一只冻死的小猪,高瑛把它捡回来,洗得干干净净,做得美味可口。 艾青每天清扫十几个露天厕所,冬天粪便结成硬块,他用一根钢签去捣开,夏天粪便化了,他用大马勺把粪水舀出倒进积肥坑里……。 每次一想到艾青,就想起冻死的小猪,地窝子和捣粪的钢签。他是中国现代诗史上—枝卓越的诗笔,但他拿着捣粪的钢签;他是一位高傲的诗人,但他却在地窝子的黑暗中直不起腰;他畅饮了大堰河的乳汁而诗情磅礡,而边陲的流放地却几乎吸干了他的全部才华,只留绐他—只冻死的小猪。这就是中国一代歌王的命运。 我一想到这些故事时,总是想到艾青的请求:“起码得让我直起身子!”这是一个诗人的请求,也是所有愿意成为人的人的请求。 王小波 王小波有本好看的书,叫做《我的精神家园》,在她的扉页有句话:“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还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道这件事,心里就高兴。”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战胜痛苦不正需要智慧吗?王小波用黑色的幽默,通俗易懂的话,毫不留情地撕破现世人性的种种虚伪、残酷、冷漠、愚蠢,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复杂。从而引起我对人生的思考,同时我也提起笔杆像鲁迅先生那样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而那些给我写作支撑的是王小波的话语。王小波的话像汹涌的潮水一样时时刻刻给我冲刷,时时刻刻给我精神的能量,让我感觉到自己既然会有机会生于人世,就得为社会做出有利于国民的事情来,这样才不愧上苍给我生命的机会。杜拉斯说:我在我的生命中看到自己,你的死亡。我那是在延续我的生命,你那是在走向死亡。我的灵魂因为精神的支撑而变得高尚起来,而你却因你的贪婪的本性而透露出你灵魂的苍白。 法国骑士诗人夏特利亚尔在临死之前昂首步上断头台没有唱赞美诗,也没有祈祷,而是大声朗诵他的朋友一首很着名的诗《致死神》:死神啊/我等着你/好心的朋友/快点把枷锁套在我的脖子上/我亲爱的朋友/我受不了爱情的折磨。 普希金\莎士比亚\马克思 诗国的宝剑,决斗而死的普希金,你的真诚的懈树林和非人工的纪念碑是怎样越过俄罗斯的原野,来到我的祖国和我的书屋的?自从认识你,我再也不会因为生活的欺骗而灰心,我的小女儿再也不会忘记大海,不会忘记她的胸脯中该有一颗小金鱼的心灵。 英国的骄傲,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你的犹豫不决的丹麦王子和不朽的情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怎样踏过大西洋的波涛来到我的乡邦和我的桌旁的?你使我在少年时节,就抛弃了上帝,而爱上了自己。知道惟有人,才是大地万能的主宰,世界运转的杠杆,一切美的玫瑰中最神奇的玫瑰。 大胡子的普罗米修斯,我所信仰的卡尔•马克思,你的星空是何时开始照明生我养我的土地与田野的?自从我了解你草拟的伟大宣言和劳动审美化的学说,我的个性就有了广阔的追求,再也不怕畸岖的小路、陡峭的悬崖,再也不屈服于因袭的重担,惰性的气流。 歌德与陶渊明 一个是歌德,一个是陶渊明。人们通常认为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但对于我,他们两位的名字都很积极,都很精彩,都成了我灵魂的一部份。 歌德通过他的浮士德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和魔鬼较量的战场,唯有坚韧不拔的前行者能够获救。浮士德最后超越了世间的苦痛,正是仰仗于他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前奔的精神。他死时拥着他升入苍穹的天使唱出他的精神主题: 唯有不断的努力者, 我们可以解脱之。 歌德通过他的伟大诗篇,安慰了所有勤劳的灵魂,并告诉人们:唯有永恒的努力可以使人生赢得自由。 与浮士德的永不满足的精神相比,陶渊明好像已经满足于心远地偏的小天地之中,其实不然,他也有追求。他追寻的是蕴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永恒之美。如果说歌德给人以伟大美(壮美)的启迪,那么,陶渊明则给人以平凡美(优美)的启迪。陶渊明寻求人生解脱的方式,是一种东方式的最简单的办法,这就是在最平淡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情操和心灵的平静与乐趣。歌德认定人只有不断进取才不会被魔鬼所俘虏,而陶渊明则认为只有守住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放弃外在价值的向往,才不会被魔鬼所征服。歌德与陶渊明的区别,乃是英雄式的人生与常人式的人生的区别。 歌德的浮士德精神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精神,是人生方式的一对悖论,两者均有充分理由。无论是选择哪一种,只要觉得自己的选择乃是真实的生命存在就好。歌德的自强不息是真实的,陶渊明的自乐无求也是真实的。他们都把人生放置在很美的境界中。 罗丹 当茨威格还年轻的时候,他赢得了一个机会见到罗丹。那时他正在法国诗人维尔哈伦家作客,诗人听到他热烈地赞颂罗丹后就说:“你那么喜欢罗丹,就应该和他亲自认识认识。我明天就要到罗丹的创作室去。如果你觉得方便,我带你一起去。” “问我是不是觉得方便?我高兴得简直不能入睡。”经过一夜的兴奋难眠,茨威格终于见到罗丹。年轻人在自己崇拜的艺术大师面前“嘴笨得说不出话来。”“我没有对他说一句恭维的话,我站在各种雕塑之间,就像他的一座雕塑一样。”但罗丹喜欢这位年轻诗人真诚的窘态,请他一起用餐,让他观看自己的创作,于是,茨威格获得了一种对他整个一生具有决定意义的教益。这种教益包括三项最重要的内容。 第一点教益:伟大的人物总是心肠最好的。 第二点教益:伟大的人物在自己的生活中,几乎都是最最朴实的。 第三点教益: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拥有一种“创作诀窍”,这就是创作时全神贯注,不仅思想高度集中,而且要集中全身精力,以致把自己置之度外,把周围的整个世界忘却。 这三点教益,一直伴随着茨威格后来的人生,并使他也成为本世纪最卓越的作家之一。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是一定要具备最好的心肠的。他一定对世界对人类充满着温情和爱意,他对人间的苦难一定怀抱着大悲悯和大关怀。 福楼拜 福楼拜的故事也常使我惭愧。他的一生是那样紧那样紧地拥抱着文学。无论甚么时候,文学都是他的第一恋人。他性情温柔,情感丰富,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感情河水总是面临着泛滥,只是严谨的文学纪律使他不得不冷静叙述。毫无疑问,他有恋人,但是,他的第一爱恋绝对献给文学。子夜的钟声响起,从他的寓室里传出疯狂的、带着人性温热的呼喊。谁也不如福楼拜更看重艺术与文学的尊严。独一无二的激情,即热爱文学,贯穿他的一生,直至辞世。他狂热地、毫无保留地酷爱文学,没有人能与他媲美,这个天才的热情持续了四十多年,从不衰竭。 独一无二的天才激情持续了四十多年,这可不是轻松的持续,而是孤独面壁的四十年的持续,是一种以“绝对的方式”热爱文学、拥抱文学、孕育和创造文学的持续。 莫扎特 西方的音乐家,我最喜欢的就是莫扎特了。莫扎特的《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我屏住呼吸倾听着,用整个身心去迎接这一仿佛来自天外的歌音,此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自己离神很近,从来没有过这么近。乐声停止之后,一群穿着洁白衣服的少年从教堂里走出来,看着这些少年歌者,竟自形惭愧起来,觉得自己像个野蛮人,而且心里赞叹说,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有信仰,而我却是一个丧魂失魄的人,一个被魔鬼剥夺了一大片灵魂的人。 爱因斯坦 希特勒雄视世界时,要求爱因斯坦为他献身,他断然拒绝了。恼怒的德国元首,以两万美元悬赏获取爱因斯坦的头颅。爱因斯坦也从未为一个大人物鞠躬尽瘁。声名赫赫的总统、国王、王后,只是他的一个普通朋友。 科学家永恒燃烧的信念,是无私地为全人类造福。在一个芳草吐香的日子,爱因斯坦向年轻的科学家呼吁:在你们埋头于图表与方程时,不要忘记关心人。人,就是爱因斯坦心目中永在的太阳。 爱因斯坦发现了地球和许多星球的奥秘,也发现了自我在天地间的位置。 自我,只是宇宙中的“一星半点尘埃”。尘埃是微小的,尘埃也是强大的。 陀斯妥耶夫斯基 斯芬克斯之谜,化作一片混浊的雾,弥漫在你的眼前。混浊的雾中,你看到了什么?是天国垂下的云梯,还是地狱向你打开的铁门? 在《白痴》里,你让梅思金公爵叙述过临刑前的五分钟,那是你的自白吗? 五分钟,无穷的时间,漫长的心灵之路。五分钟,你安排了告别,安排了忏悔,安排了对世界最后的顾望。再看一看人间,再看一看生活过的土地,土地上竖着三根柱子,柱子上捆绑着垂死的犯人。犯人的身边是教堂,教堂上是金碧辉煌的屋顶,屋顶上是鲜艳夺目的光波,光波是你的新的本体。 你还愿意生活。你悄悄地向生活订下契约:如果能获得再生,你将珍惜每一分钟,把每一分锺变成一个世纪。你,多么热爱生活,多么热爱你生活过的土地呀。 茨威格 茨威格发现,世界根本没有路,偌大的地球根本没有他的去处与坐处。整个世界正在被一个名字叫做希特勒的疯子所主宰。对于这个疯子,人们开始是麻痹,以为他不过是啤酒馆里煽风点火的一个小丑,成不了气候;后来又对他抱有幻想,以为对他妥协可以赢得和平;等到看清他的面孔,他的残酷火焰已经闪电般地烧遍欧洲。茨威格在故土被看成异己而无处安身,跑到英国,又被荒谬地视为“敌邦的外国人”,连结婚手续也无从办理。一个疯子就这样撕碎整个世界,也撕碎茨威格整个生命的出路。他内心深处热烈追求的人性与和平的愿望一下子成了泡影。在那个时候,他除了充斥无力感之外,便是感到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孤独。在孤独中他终于绝望,对那个任疯子摆布任疯子宰割也任疯子阐释的世界深深绝望,于是,他选择了从这个疯狂而孱弱的世界中解脱的最后途径——死。既然生命深处的一切意义都被粉碎了,那么最后自己粉碎一下无意义的躯壳,并不费力。 这个天才的死告诉人们:人本来应当是反抗绝望的,但人世间的恶有时太强大,以致使清醒者无能为力,最后唯有将绝望的文字与绝望的行为留下,后人也许可从这绝望的故事中,感悟到如何去创造希望。
推荐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以下4题。

港人的骄傲 祖国的英雄

——香港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纪实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随着青海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当地一间“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志愿服务的黄福荣带着孩子们从摇晃的建筑物中跑出,没有受伤。但是,废墟下还掩埋着3个孩子和3个老师,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废墟营救他们。大约10点多钟,刚刚救出3个孩子和1个老师,还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废墟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安全获救,但阿福却身受重伤,当地医生现场急救亦回天乏术,半小时后,阿福去世了。大约下午2点,“西部爱心公益”在网上发布信息悼念阿福,将阿福遇难的消息公布开来。

黄福荣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4月8日刚刚抵达玉树,到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工作;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三个月,并获当地颁授志愿者荣誉证书;他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阿福。 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据香港货柜车主联会负责人称,黄福荣20岁前入行,为人热心公益,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香港货柜业发起筹款,黄福荣知道后义不容辞,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后来,黄福荣受一本书触动,开始亲身到内地参与义工活动。

2001年,38岁的黄福荣在书店买到一本名为《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的书,作者是原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教官隋继国。这个患有白血病的军人从北京天安门骑自行车出发,走遍全国,为无偿捐献骨髓作宣传,两人通过编辑部结识后在湖南会面,成了莫逆之交,黄福荣说,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

2002年1月,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全程2800多公里,历时3个月,继续为中华骨髓库的扩容,为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不辞辛苦地募款。湖北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谢氏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命运弄人,隋继国病逝后,黄福荣也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他没有消沉。今年4月,他到青海玉树的孤儿院做义工,这家孤儿院有1名院长、1名义工,4位老师和22个孩子,他帮助孤儿院运送物资。没料到,这成了阿福最后的行善之旅,抵达玉树县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

黄福荣生活在香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父亲与癌症缠斗了半年之后去世,老母亲现已年逾八旬。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姐姐在丝绸之路、云南及四川等地多次背囊旅行也影响到他的志趣。黄福荣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屡次前往西部青海、西藏、四川的偏远落后地区。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热诚关爱。

阿福做事低调,脚踏实地。兰州义工李义是阿福的好友,在4月1日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阿福,“‘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样,我不要紧’是阿福常说的一句,他总是关心别人,一向少说话多做事,只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

46岁的黄福荣至今单身,有好友爆料阿福曾经“自嘲”地说:“我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我的人,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

                     (选自2010年4月19日人民网,记者  李海元  刘韬)

1.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4分)

3.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德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给你哪些启发?(5分)

 


 

(一)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以下4题。

消失的壁画

凌鼎年

确切地说,小佛山的壁画是四十年代中期发现的。是一位业余摄影家发现的。这位业余摄影家叫林三锡。他是因贪拍大漠落日风光,错过了住宿,偏又逢突然间的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大漠中无处藏身躲雨方无意中闯进了小佛山的这个山洞。进山洞本也很平常,因他衣服湿了,想烧堆火烤烤衣服,这火一点燃,他突然瞥见了洞壁的壁画,他举起火把细看,竟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直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喜得连掐三次大腿,才敢相信这不是梦境。林三锡不是画家,对佛教也谈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但他毕竟是吃文化饭的人,他自然掂出了这些壁画的价值,他决定把这些壁画全拍摄下来,可惜的是胶卷已剩下了没几张,已不可能一一拍个遍。林三锡以他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认为其中一幅《礼佛图》最为精彩,他借用火把的光亮把这幅画拍了下来。

由于洞内的光线较暗,拍摄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小佛山《礼佛图》壁画照片一发表,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专家根据壁画的绘画风格、人物的服饰等,初步考证为北魏时的作品,有识之士认为此乃国宝,当好好保护之。

林三锡作为小佛山壁画的发现者,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有人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来找他,要他带路再去一趟小佛山。

林三锡已感觉到想去小佛山的,有真正爱好壁画的,也有心术不正做着发财梦的。林三锡谢绝了某些所谓好心人的赞助,他决定倾其家财,再去一趟小佛山,好好拍一拍,争取回来出本壁画集。

谁知林三锡一切准备妥当,行将上路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人的炸弹一响,就此炸毁了林三锡雄心勃勃的计划。

解放后,林三锡从一篇报道中得知,小佛山的《礼佛图》被美国人约翰根盗走了……

林三锡的心顿时如堕入冰窟窿中一般,他甚至生出了如果自己当年不发表那照片的话,说不定这小佛山壁画依旧养在深闺人不识,《礼佛图》也不会因此而被盗出国。一种内疚的感觉在林三锡心头挥之不去。

林三锡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声讨约翰根的文章,痛斥他为无耻的文化盗贼,诅咒他子子孙孙将良心不安……

不知是否《礼佛图》被盗一事刺激了林三锡,他决计把儿子培养成画家,让儿子有朝一日也画幅传世的《礼佛图》。

儿子林清晖没有按照他父亲林三锡为他设计好的路走,林清晖迷上了艺术评论。这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他的评论里那些张力、语言的弹性、话语权、语态、膨胀系数、思辨的穿透功效等等,常令他老子林三锡脑子发胀发晕。这也罢了,更让林三锡伤透脑筋的是林清晖时常会发表些离经叛道的怪论文章。最最让他伤心的是林清晖在一篇《艺术无国界》的文章中谈到要对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英美文化盗贼的行为一分为二,说他们有破坏中国敦煌文物的一面,也有保护的一面。他还举例说像小佛山的《礼佛图》,因了约翰根的盗卖,现仍在美国的博物馆保存得好好的,我们通过英特网就能近距离欣赏,真正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如果不是约翰根的话,说不定这美轮美奂的《礼佛图》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就毁去了……

——这是什么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林三锡气得直想揍儿子几下。怎么生了这样一个混帐儿子,说出这样混帐的话来。可惜自己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了,要不然无论如何要再去趟小佛山,再去看一眼小佛山,去拍一些照片,也好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

最近,林三锡偶然翻读一位作家的游记散文集,内中有一篇《痛哉小佛山》,读了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以及胡人等,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后来因没人管理,任其荒败。近年,文物值钱了,有些文物贩子、文物盗贼就打起了小佛山壁画的主意,仅一两年功夫,小佛山壁画已荡然无存,仅空留一个洞窟而已……

林三锡读到此,气愤而伤心地猛一拍桌子,那玻璃台板也给他拍碎了,这一拍,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去时,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

林清晖合了几次也没能把父亲林三锡的眼睛合上。

(选自《时代文学》)

1.联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说林三锡想再去趟小佛山“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他要了却的是什么“心事”?

(2)小说倒数第二段写道:“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林三锡想说什么话呢?

2.简要分析林三锡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消失的壁画”的理解。

4.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