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争 (清)刘大櫆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则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
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 昆弟:兄弟
B.至于才力之均敌 均敌:相等,分不出上下
C.其鄙有樊迟 鄙:卑鄙
D.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 排:排挤、排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
②亦可以为成人
B.①则荷戈戟以随之 ② 杀身以成仁
C.①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3.下面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正面论证“息争”观点的一组是( )
①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 ②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③为朱之学者,以底陆子为能④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⑤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⑥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
A. ②③⑤ B. 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人们认为他喜欢辩论。虽然这个说法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从此开始了。
B.作者认为,真正懂得做学术的人,能心胸宽广地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并且能用自己的学说逐渐影响各种流派,最终让这些学说为我所用。
C.作者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
D.作者对不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人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5.把第Ⅰ卷文言文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4分)
译文:
(2)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乎。
译文:
(3)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