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下列语句,给“羌笛’’下定义。(可增删词语)(5分)

  ①羌笛是一种民间竖吹乐器

  ②羌笛由两根竹管构成

  ③竹管长约15至20厘米

④羌笛的管头插着竹簧

⑤竹管上有大小一致的洞孔

⑥两根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

 

答案: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至20厘米、洞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顺序正确3分,形式正确2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黄叶小谈①

钟敬文

    小雨霏霏,轻寒凄恻,虽说远赶不上北国的彤雪密布,冻雪纷飞,但住惯或生长在岭南的人,总会感觉得这是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了。

    一月来,我的心情的凄惶纷乱,是有生以来所不曾经验过的。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往不得,这种难挨的情味,唯有过来人能够领悟。否则尽管说得很逼真,可是终不能希冀其体味于十一,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带住!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在此当儿,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

    昨天无意中在朋友处翻看了《贡献》第二期伏园先生题名《红叶》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我一时的兴味,教我在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纸来抒写这篇小文。

    “黄叶”与“红叶”,虽然是两种很相似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观感上,颇各饶有不同的情调。如容我做点譬喻,那么黄叶像清高的隐士,红叶,她却是艳妆的美人了。古人句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便是红叶的气味有些近于女性的春花的证明。对于黄叶,则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不会再有什么绮思芳意了。

    我自己不知什么缘故,对于渔洋①老人的诗会有如此嗜好的怪癖。如果在中国过去诗人中,我愿去自找什么老师,那么,他老,当是首先屈指的一个。他流览景物的诗,几乎没有一首不是我所爱读的。他诗里常常喜欢用红树、红叶、黄叶等名词,都是很佳丽的语句,和东坡的“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同为诗中的画。先生尝呼崔不雕2为“崔黄叶”,他所最激赏的关于他的佳句,便是:  “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可见他老对于黄叶的爱好了。

    我忆起旧事来了,当我初进中学校读书时,颇喜欢胡诌些歪诗,我们的校长周六平先生见了,竟大大地谬加赏赞。一回,他把一幅山水画嘱我题诗,我勉强给他写上了下面二十八个字:霜重溪桥落晚枫,寒烟消尽露晴空。幽人领得秋风味,家在青山黄叶中。

    他和诗,以崔不雕相拟,至谓“比似桐花论衣钵,座中惟有阿龙超”,则更以渔洋的赏识江东阿龙③乐府者自况,令我真感愧无地了!一别将十年,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我呢,一事没有成就,辜负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唉!这何消说,更何忍说呢!“前此空挥忧国泪,斯行差慰树人情”,这两句当我离开故乡来广州时留别他的诗。一度追吟着,便一度感伤到绝地了!

    上面一大段话,似乎有过于跑马。紧回到我的荒野吧。

    红叶不是到处皆有的——自然是指的大规模的枫柏柿叶等,不是零片的任何林木的叶子——黄叶则普通极了,只要到了相当的时候,岭南气温和暖,冬季的景象,只相当于北方的秋天。在这分儿,自然可以看到枝间及地上,满缀着黄金的叶子了。日来偶纵步东郊北园一带,看到它们那样稀疏地清寒地挣扎于萧索的气运中,不免一股哀戚之情为之掀然鼓动起来了。

    回想数年前,我因为乱事,合家人由市镇迁入山村中的故居,那时的生活真是清隽可味。一个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际。金黄的叶子,或飞舞于身边,或缭绕于足下。冷风吹过,沙沙地作响。我的思想,也和头顶青空一般的宁谧而清旷。偶尔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我的神思也好像随之而俱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不知人间何世了。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未易插翼飞回故乡,就是去得,在那毒烟流弹之下,幽秀的山光,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以尽了!哦!时间的黑潮啊!你将永恒不会带回我那已逝的清福了么?

    我竟会这样的动起感情来了,为了区区的黄叶,黄叶的回忆!算了,我愿意过去了的永成为过去!无力的我,只合对当前和未来的一切,去低吟那赏味之歌,——虽然这也怕只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十七年,正月,二日,于广州新迁寓次。

【注】①该文作于民国十七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战时期。②渔洋:王渔洋,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的别名。

③崔不雕:崔华,王渔洋的学生。④阿龙:清朝诗人龙燮,常于王士祯、庞皑等唱和。

1.作者为什么会感觉到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

 

 

(2)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

 

 

 

3.文章的题目是“黄叶小谈”,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红叶”和与之关联的读书生活?(6分)

 

 

 

4.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迁入山村中的生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王思政,汉司徒允之后也。思政容貌魁梧,有筹策。属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北海王颢讨之,闻思政壮健,启与随军,所有谋议,并与参详。时孝武在籓,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及登大位,委以心膂1。预定策功,封祁县侯,为武卫将军。俄而齐神武潜有异图,帝以思政可任大事,拜使持节,总宿卫兵。

    及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日暮,敌亦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得免。思政以玉壁地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八年,东魏复来寇,卒不能克。

    高仲密以北豫州来附,周文亲接援之,乃驿召思政,将镇成皋。未至而班师,复命思政镇弘农。思政入弘农,令开城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数日后,东魏将刘丰生率数千骑至城下,惮之,不敢进,乃引军还。于是修城郭,起楼橹,营田农,积刍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弘农之有备,自思政始也。

    十二年,兼尚书左仆射、荆州刺史。境内卑湿,城堑多坏。思政乃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修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至旦,思政召佐史,以金示之日:“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周文嘉之,赐钱二十万。思政之区玉璧也,周文命举代人,思政乃进所不都督韦孝宽。其后东魏来寇,孝宽卒能全城,时论称其知人。

    十三年,侯景叛东魏,请援乞师。当时未即应接。思政以为若不因机进取,后悔无及,即率荆州步骑万余,从鲁关向阳翟。周文闻思政已发,乃遣太尉李弼赴颍川。东魏将高岳等闻大军至,收军而遁。思政入守颍川。景引兵向豫州,外称略地,乃密遣送款于梁。先是,周文遣帅都督贺兰愿德助景扦御2。,景既有异图,因厚抚愿德等,冀为己用。思政知景诡诈,乃密追愿德。思政分布诸军,据景七州十二镇。

    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袤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成得其才。

(节选自《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

[注]:①膂(1ǔ):脊骨。  ②扦(h à n)御:抵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长槊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    踣:跌倒

  B。八年,东魏复来寇    寇:盗匪

  C。时论称其知人    称:赞许

  D。东魏将高岳等闻大军至,收军而遁    遁: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思政“有筹策”和“可任大事”的一组是

   6ec8aac122bd4f6e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政因才略策谋而受重视。早在随北海王颢出征时,就很受器重,得以参与计议军内所有战略部署;孝武帝登基后,更是把重要的部门和职位委任给他。

    B。王思政是忠勇之士,在河桥一战中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致气绝。但因为他故意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盔甲,使敌人以为他不是将帅,所以能免于一死。

    C.王思政重德轻财,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工匠修城堑掘出黄金30斤,密送给他,但次晨王思政就将黄金全部上缴。因此而受到周文的嘉奖。

    D.王思政能够抓住战机,在东魏侯景叛变请援之时,王思政以救援为名,率兵先占据了战略要地颍川,随后分布诸军攻占了侯景所据的7州12镇。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孝武在籓,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

 

 

(2)思政之去玉壁也,周文命举代人,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