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唐)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这首诗就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②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③榜: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柳宗元的诗是“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
 (1)第二联描述了主人公与农田菜圃为邻,如同一个山林隐逸之士的闲适生活。第三联描述了主人公的归隐生活: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偶尔荡起小舟,纵情山水,直到天黑才归来。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故作旷达、强作闲适、独来独往的幽愤者形象。    (2)这首诗表面上看似只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和忧愤。  开头二句,耐人寻味。诗人以反意落笔,久为做官所“累”,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包含着辛酸的苦笑。“闲依”、“偶似”两句,既强调了闲适,又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两句,看似自由自在,实则孤独寂寞,透露出了诗人的强作闲适。    注:能抓住每联中的两句进行分析,并且分析正确,即可给满分2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以下4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整卒,典颍阴令              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官渡          拒:抗衡

C.卿欲耿纯邪                  慕:羡慕

D.太祖之,迁破虏将军          嘉:赞赏

2.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初平中,众随太祖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诸将争功     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散退            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4分)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以下3题。

根 艺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根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根艺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对造型艺术,鉴赏者都又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中国画的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它是画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技巧,通过笔、墨、纸以及墨法、空白等在平面的画幅上造成的一种美感;而根艺大都又是立体形式的,它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所以根艺和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绘画是以两度空间反映现实,而根艺大都又是以三度空间反映现实,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所以,鉴赏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也应该是通过概括单纯的艺术形象,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根艺美术家所要表达的自然根的丰富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的是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的动态美。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这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1.下列各项中关于“根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艺是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造型艺术,用有自然美的根材形态来创造多彩的形象。B.根艺通过塑造静态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赏者通过视觉对塑造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

C.作为造型艺术,根艺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动态行为的瞬间,具有动态美。

D.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是根材,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怎样的艺术形象。2.本文认为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根艺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B.创作根艺,对根材进行集中、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中。C.根艺的动态美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实例。

D.根艺的单纯是指外在形体,丰富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再造的艺术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艺具有空间立体感,比绘画更具体生动,但不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B.欣赏根艺可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进行,所以根艺本身表现出含意的丰富性。

C.中国画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两者反映现实的维度不同。D.根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根材自身的价值和根艺美术家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