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3题。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并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光彩。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其中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结合文段,说说“生命的光彩”的含义。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5分)

                                                                                                                                                                                                                                       

3.“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生命的光彩指天性自由(或“主体精神自由”)、健康发展(或“充满生机”)、有创造力。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比喻、拟人、夸张。痛恨藤蔓对桃树的束缚,告诉人们僵硬而野蛮的束缚是对生命的极大摧残。 【评分建议】修辞,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1分;3点,得2分。痛恨的内容,1分;阐明的道理2分)。 3.合乎常识的行为恰恰会掐灭创造的种子,束缚自由的天性。 【评分建议】行为特点,2分;行为危害,2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题。

活跃边缘

詹克明

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

物种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这些交叉的边缘品种可以同时拥有父体与母体双方的优势。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

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边缘也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充满了更多的希望与机遇。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当年的量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正如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所说:“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渊博的知识。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人应当重视边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也在不断淡化。互联网络、卫星通讯使得即使身处深山野谷也能与大城市享有同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科之间自觉地融合、嫁接,常能中心开花,形成明显的学术优势。当然,尽管某些传统边界概念在消解,但只要事物在发展,就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

中心延伸出边缘,而边缘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当年的量子论、相对论,如今已由学术边缘成为学科中心了。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边缘与中心的对立统一。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忽视“边缘”,谁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段话,证明了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势头的观点。

B.作者借蜡烛火焰外缘温度最高的例子,形象阐述事物边缘往往有优势最活跃的特性,表明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C.引用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的话,使该段论述由摆事实巧妙过渡到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的阐述,并为阐述提供了依据。

D.文中两次提到量子力学,有力地阐明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边缘与中心是对立统一的,事实论据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2.为什么说“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                                                 

                                 ▲                                                 

3.在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不断淡化的时代,作者认为对待“边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作者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