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算是大丈夫。“妾妇之道”其实就是他对公孙衍等人的评价,表明他们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3分)

                                                                                   

                                                                                   

 

 

答案:
 (1)C(“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错。原文是说:丈夫(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要对他有所教导) (2)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个人的志向和操守,即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是要有为坚持这种志向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
推荐试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高老太爷发现克定骗妻子的钱,还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到处借债,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馆,嫖女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克安知道了不仅不劝,还帮着克定做坏事。高老太爷便严厉责罚他们,同时感到无比失望,从此一病不起。(《家》)

B.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堂吉诃德》)

C.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已被风吹得转动的风车翼折断了他的长矛,把他摔倒在田野上。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得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了一夜。《堂吉诃德》)

D.得到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民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悲愤地说:“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家》) 

E.在—座林子里,堂吉诃德看到一个牧童因丢了羊,被主人绑在树上,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就冲上前搭救牧童,并且警告和恐吓了那农夫一番。结果那位农夫把堂吉诃德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堂吉诃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后汉书·卷三一》)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暴横民间       暴横:凶残横暴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清平:清正廉洁

C.郡内比室殷足   比室:家家户户      D.求欲降避功臣     降避:放下身价躲开

2.下面四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杜诗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③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④不安久居大郡

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⑥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杀纵兵扰民的将军萧广时,事先为把握时机,勇冒不请示朝廷之险;讨伐叛贼杨异时,先烧其船,断敌退路。

B.杜诗担任地方长官把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上,爱民帮民,让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顾全大局,为了封赏功臣,自己主动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为皇帝献言献策,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4.把《杜诗传》中的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2)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