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以下4题。

黑色的光亮 

余秋雨

    中国,有过一种黑色的哲学。世人又将之称为“显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但是,这两大显学,却不能长久共存。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兼爱》篇说——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这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已经接通了“兼爱”和“非攻”的逻辑关系。是啊,既然“天下兼相爱”,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

    墨子的这种观念,确实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看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成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但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严。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要敬畏,还不如敬畏鬼神,让人们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种督察之力,有一番报应手段,由此建立秩序。

    儒家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造成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直到今天仍难于走出。当然,不彻底的仁爱终究也比没有仁爱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连儒家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更不奇怪的是,上层社会终于排斥了墨家。这种整体态度,倒不是出于误读。上层社会不会不知道墨家的崇高地位和重大贡献,例如,就连早已看穿一切的庄子,也曾满怀钦佩地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就连统治者视为圭臬的法家,也承认他们的学说中有不少是“墨者之法”;甚至,就连大家都认为经典的《礼记》中的“大同”理想,也与墨家的理想最为接近。但是,由于墨家所代表的社会力量是上层社会万分警惕的,又由于墨家曾经系统地抨击过儒家,上层社会也就很自然地把它从主流意识型态中区隔出来了。

    秦汉之后,墨家衰落,历代文人学士虽然也偶有提起,往往句子不多,评价不高,这种情景一直延续到清后期。

    这种历史命运实在让人一叹。

    但是,情况终于改变了。一些急欲挽救中国的社会改革家发现,旧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而那些数千年来深入民间社会的精神活力则应该调动起来。因此,大家又重新惊喜地发现了墨子。

    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号中,故意不理会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而独独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后来他又经常提到墨子,例如:

    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梁启超先生更是在《新民丛报》上断言:“今欲救亡,厥惟学墨”。

    他在《墨子学案》中甚至把墨子与西方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培根、穆勒做对比,认为一比较就会知道孰轻孰重。他伤感地说:

    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伦理精神、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

    孙中山和梁启超,是真正懂得中国的人。他们的深长感慨中,包含着历史本身的呼喊声。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

    那么,千说万说,墨子四处传播的道义中,有哪一些特别重要,感动过千年民间社会,并感动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呢?

    我想,就是那简单的八个字吧——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

1.根据对文章内容来看,儒墨两大显学,不能长久共存的主要原因是(3分)

                                                                                   

2.联系全文,简要阐释“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爱”,你是同意儒家的观点,还是赞同墨家的主张呢?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倾向性意见,并简要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一幅春联的上联和横批,请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基本协调。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                          

横批:吉星高照

6.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拟一条以“遵守交通规则”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答案:
1.对于“爱”的理解不同。 2.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没有给墨子应有的学术地位,(2分) 因此今日中国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伦理精神、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 3.例如,梁启超在他的《墨子学案》中把墨子与西方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培 根、穆勒做对比,(2分) 好处是突出在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墨子应该具有的地位。 4.①我倾向于儒家。在爱的问题上,儒家比较实际,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 层层扩大,向外类推,因此也较为可行;墨家比较理想,认为在爱的问题上不能玩 弄自私的儒术,但他们的“兼爱”难于实行。   ②我倾向于墨家。虽然难于实行,却为天下提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这种 理想就像天际的光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而儒家之爱更注重尊卑等级,人与人之间不能平等。    (两种倾向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倾向1分,理由3分) 5.参考:万事如意步步高 6.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8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6ec8aac122bd4f6e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          迨:  等到   

B.墙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先妣抚之甚        厚:  亲切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天

2.对“庭中通南北为一”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庭中\通南北\为一

C.庭\中通南北\为一

D.庭中\通\南北为一

3.能够表现祖母对孙子关怀期望的一组句子是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                                                    

 


 

“迷你”解读

“迷你”源于英文Mini,它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Mini有两个义项:一是“其一类中之小者”,另一类是“非常小的,小型的”。《应用汉语词典》:“迷你[形]意指微型的;同类中最小的:迷你电池、迷你手表、迷你裙。”而“迷你裙”实为超短裙,是个音义兼译词。

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发挥了独特的创造力,将Mini6ec8aac122bd4f6e舶进中国的同时将其译为“迷你”。于是中国的市场到处可见“迷你电视”“迷你组合音响”“迷你MP3”“迷你收音机”“迷你手机”“迷你字典”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越来越小,更好地方便人们的生活。网络中则有“迷你城市”“迷你软件”“迷你网络杂志”“迷你游戏王国”“迷你影视在线”等等。往深处看,简简单单“迷你”两个字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

亚洲许多民族都存有一种“小”文化。对于小的东西,往往匠心独运,做得小巧精致,玲珑可爱。人们会把可以放在手中把玩的东西,当做艺术品一般欣赏玩味。大,蓬勃豪迈;小,灵动优雅。两种皆为美,但“小”可能诱发人们心底暗存的爱怜之心。以女性来说,她们大都钟情于“迷你”的小玩意儿,玩酷于“迷你”世界,如身上的小饰物,指甲艺术,睫毛彩绘,彩染文身,钻石文身等,“迷你”的艺术品使得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依然保持那份动人的纯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迷你”的主体,或是观赏“迷你”的客体,都享受着美。“迷你”一词反映了人类的一种心态,即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希望自己是“迷”之源。

 “迷你”也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悸动,为心找一片温煦的家园,安静的乐土。“千纸鹤”和“幸运星”曾随处可见,它们寄寓着浓浓的思念;现在“水晶花”又悄然登陆,既小巧又纯洁,引人心生怜爱。只有借助于“迷你”,人们才在一天辛苦劳作之后,抛却过于繁重的负累,求得自己暂时的一份宁静。此时的“我”成了“真我”“本我”,从而使“迷你”和“我”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科技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原本巨大的东西越来越“迷你”,我们在享受着文明成果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真正有了个家。

“迷你”除了“小”,还包含着“使你陶醉,使你着迷”。“迷你”这个词显示了多么强大的魅力,因而在各种媒体上频频出现。

(《咬文嚼字》2002年第4期)

1.从原文看,下列对“迷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英语和汉语中,“非常小的”“小型的”是“迷你”的共同特征。

B.“迷你”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音义兼译词。

C.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越来越小,“迷你”产品越来越多。

D.“迷你”给人带来心灵的触动,使人求得自己暂时的一份宁静。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亚洲各民族尤其喜爱匠心独运,精巧玲珑的“迷你”小玩意儿。

B.钟情于“迷你”小玩意儿,是女性希望被关注被重视的特有心理。

C.忙碌的生活中,玩赏“6ec8aac122bd4f6e迷你”艺术品,能使自己保持动人的纯真。

D.在西方,寄托着浓浓思念的“千纸鹤”“幸运星”曾随处可见。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因为将Mini舶进中国的同时将其译为“迷你”,才使得“迷你”产品风

靡中国市场。

B.借助“迷你”,就能诱发人们心底暗藏的爱怜之心,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

力和道德水平。

C.“迷你”的事实说明,高科技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兴起,的确会创造出许许

多多文明成果。

D.“迷你”形体上是小的,功能上“使你陶醉,使你着迷”,由此可见,凡是小

的,都能“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