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感伤的艺术
李国文
我一直以为,摄影,是一门制造伤感的艺术。
只要取景器里,有人,有事,随着斗转星移,无论拍摄者,被拍摄者,都会对一去不回的,但仍旧记忆得起的那一刻,怦然心动的。
正如一块石子扔进水里,那波纹或者重些,或者轻些,但不可能无一丝感情的涟漪。因为,胶片上的溴化银,所感受下的画面,尽管只是一瞬间的事,可立刻就成为已经消逝的过去,成为永远也不会再来一次的历史。
人,不可能第二次重涉第一次渡过的河。所以,越是发黄褪色的照片,也就越多伤感意味。
银子,在怡红院里,是麝月用小戤子称量着,作货币用的。
纹银是什么样子的,现代人已不可能得知。只有看戏或者听说书,才有什么几百两纹银的说法。或者前一阵子街头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妇女,向过路人兜售银制的首饰。或者在商店里,有那种豪华的镀银器里,诸如餐盘呀,咖啡具呀,这种贵金属,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
其实不然。若千年前,我读到一条信息,某新闻单位从废弃的显影液里,
提取了不少白银。从那才知道作为贵金属的银子,其用途,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联系的,正是西方人发现了溴化银的这种作用,我们才从慈禧太后开始,直到每个人,可以把好看的,难看的,或自以为好看,其实令人恶心的种种形象,永远留在相纸上。
无论照片冲洗出来后,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就把你和那一刻的时光定格了。于是,那张纸上,永远是昨天的你,前天的你。这一刹那,也许你是快活的,但时间相隔得越久,这快活也就越来越少,因为你会变老的。
我发现,其实也不是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老;而且越老的人,越不想老。所以,看是昨天,前天,几年前,几十年前的旧照片,便有不是滋味的感觉。这种感觉,用30年代的语言来说,那就叫作“生的回答”,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伤感”和“感伤”了。
有时候觉得没有照片比有照片好。
假如真有那么一位林黛玉小姐的话,姑且这样认为,有一位好心的摄影师,在大观园的沁芳桥畔,留下了她那患有二期肺结核的病容,我想那一定是相当缺德的事。因为这张照片,一下子扯碎了读者心目中那位美女的形象。
读者愿意想象她是弱不禁风的,但不愿意想象她肺有空洞。
所以,鲁迅先生不能想象“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梅兰芳扮演的林黛玉,也正如后来我们不能想象电视剧里见到小家碧玉式的,毫无文化气质的林黛玉一样。文学的想象,一旦落在了实处,肯定是一种可怕的幻灭。
但是,更多的时候,有照片又比没有照片好。因为这种视觉艺术,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所以,慈禧太后的玉照,袁世凯的戎装相,副统帅的读书留影,甚至一幅访庐山仙人洞的风景,时过境迁,便给人一种《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的感想了。
摄影作品的价值,一是真实,一是时间。
照片,永远是沉默的见证人。
它不说话,但它会告诉你一切。
高超的摄影师,能够在那静止中,照出了人的内心,照出真的感情,照出无需用语言来诠释的意蕴,照出说不出但可以感觉出的氛围、情调、境界,以及近乎禅宗的悟性。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既然完整了,也就无须解释,让看的人自个儿体会去算了。
所以,我不太喜欢展览中,每幅展品下面的文字标题。让站在你的作品前面的观众,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好了,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好了。干嘛一定要用一个文字标题,限制观众的想象力,或者引导他向某一方面去理解你的作品呢?如果一个观众,智商低到不看标题,就不知所云的话,那他应该去买连环画看,看摄影展览,显然是走错门了。
如果必须借助于标题文字,那说明这位摄影家还不太相信自己的镜头。
无言胜于有言,静止的照片,要比活动的照片,如电影、电视,更具有说服力的地方,就在于它更接近于真实。一旦有了语言,你就免不了会听到许多空话、假话、大话、套话。这种语言的迷雾,最能掩盖人和事的内在的联系和最本质的东西,令人扑朔迷离,莫衷一是。而有了连贯起来的画面,构成动作,那和人的内心,距离就更远了。因为,人在摄影机或摄影机前,会有一种不自然的尴尬,而一旦不尴尬了,又会有情不自禁的表演欲望。所以,你就别指望在电影、电视里,得到绝对的真实。
虽然,我们在照片中,也能看到矫揉做作,搔首弄姿。装腔作势,顾影自怜等等情景,但它至少没有喋喋不休的演说,没有手舞足蹈的表演。每一个摄影艺术家,无不以追求真实自然为己任,一张哪怕不经意拍出来的照片,也许会有在将来视为宝贵的历史真实。每年,所评选出来的最佳摄影作品,特别是新闻照片,哪一幅不是惊心动魄的真实在征服我们呢?
我想,这也许就是摄影艺术永恒的生命力吧?
1.下列表达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5分)
A.摄影是视觉艺术,又是感伤的艺术。
B.摄影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
C.电影、电视是不可能有绝对的真实的。
D.摄影作品有时需要有文字标题加以说明。
E.没有照片比有照片好。
2.“正如一块石子扔进水里,那波纹或者重些,或者轻些,但不可能无一丝感情的涟漪”这句话旨在说明: (3分)
A.摄影是一门制造感伤的艺术。
B.胶片上的溴化银所感受下的画面是一瞬间的事。
C.胶片上的溴化银所感受下的画面,立刻就成为永远不会再来一次的历史。
D.无论拍摄者、被拍摄者,都会对取景器里的一去不回的、但仍旧记得起的那一刻,怦然心动的。
3.统观全文,谈谈文章作者为什么说“越是发黄褪色的照片,也就越多感伤意味”?(4分)
4.作者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你的意见如何,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