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点,总质量为60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设手和脚受到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反向延长线均通过重心O,g=10m/s2.sin53°=0.8)
A.360N 480N B.480N 360N
C.450N 800N D.800N 450N
下列所述的几种相互作用中,通过磁场产生的是
A.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B.静止电荷与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C.两根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
D.磁体与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
C.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D.库仑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并提出用电场线简洁地描述电场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重力不计的微粒,从倾斜放置的平行电容器I的A板处由静止释放,A、B间电压为U1。微粒经加速后,从D板左边缘进入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II,由C板右边缘且平行于极板方向射出,已知电容器II的板长为板间距离的2倍。电容器右侧竖直面MN与PQ之间的足够大空间中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与PQ之间的距离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微粒的运动路径上有一厚度不计的窄塑料板(垂直纸面方向的宽度很小),斜放在MN与PQ之间,=45°。求:
1.微粒从电容器I加速后的速度大小;
2.电容器IICD间的电压;
3.假设粒子与塑料板碰撞后,电量和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碰撞时间极短忽略不计,微粒在MN与PQ之间运动的时间和路程。
质量为M=1kg足够长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有一质量为m=1kg大小不计的物块,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开始时物块和木板都静止,现给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6N,当物块在木板上滑过1m的距离时,撤去恒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
1.求力F做的功;
2.求整个过程中长木板在地面上滑过的距离。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一组合轨道由三部分组成;AB段为半径R=0.9m的半圆形,BC段水平、CD段为倾角为=45°的足够长的斜面,各部分间均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0.2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CD段上的某点M(M距BC的高度为h)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运动中与CD段动摩擦因数为μ=0.1,AB、BC部分光滑。取g=10m/s2,求
1.若h=2m,小物块经圆轨道的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
2.h为何值时小物块才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