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15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材料二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状况,并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①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②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③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答案:
(1)说明: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政策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 结论: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或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2)状况:英国在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向英国出口农副土特产品;中国的手工产品无法与英国机器产品竞争。(若回答“英国在贸易往来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国居于从属地位等”也可) 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3)措施:开展洋务运动。 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是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4)措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1)说明: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说明。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史实;对外政策方面,主要史实为海禁政策的实行。 结论:先进行一次中西对比,然后再得出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已经走向衰落,而西方当时则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2)状况:由材料“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可知,英国在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由材料“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可知,中国的手工产品无法与英国机器产品竞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中国方面是向英国出口农副土特产品。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从英国方面看,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工业革命的完成和鸦片战争的发动有关。 (3)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器物阶段对应的史实是洋务运动。 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企业,刺激和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是最终并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还是以失败告终。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的典型例子;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是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的典型例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的标志性事件。  
推荐试题

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自由平等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为例,指出其“本源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

(2)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大众的?为防止个人专权该宪法是怎样规定的?体现出什么原则?

材料三  《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革命方略”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宪政……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四指出“五四宪法”在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和宪法所体现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