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到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指的是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原因: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中期军事举措失当。作者推崇郡县制。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①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②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小、财政困难、军事力量薄弱,导致“积贫积弱”的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原因:元朝疆域辽阔。 (4)原因: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作用: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即可得出“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中期军事举措失当”的结论;第二小问“国家结构体制”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即可得出作者推崇“郡县制”的结论。 (2)第一小问“措施”可结合所学从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看法”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即可得出“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即可得出“造成地方‘积贫积弱’,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的结论。 (3)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即可得出“元朝疆域辽阔”的结论。 (4)第一小问“直接原因”由材料四中的信息“用兵西北......设军需房......选......谨密者入直缮写”即可得出“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的结论;第二小问“职能”由材料四中的信息“承旨、出政”即可得出“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的结论;第三小问“作用”可从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