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就是官家主义的文化,用大家熟悉一点的词是“官本位”文化。所谓“官本位文化”或者“官家主义文化”的特点就是“代理人文化”。几乎每一层都是代理人,人人都是代理人。

                                           ——著名学者吴思

材料二:国家的大环境在发生巨大的变迁,可是他们的政治制度不能相应地改变,去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就发生了政治衰败。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1)结合材料一,分析“官本位”形成原因和农村“代理人文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国家大环境”变化表现,晚晴政府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进行了哪里改革?

(3)中国50--70年代需要“牢记历史教训”有哪些?为了“推进国家现代化”在20世纪八九年十代进行了那些探索?

 

答案:
(1)主要原因: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科举制度影响;特点:以血缘为核心家族族长。 (2)表现:国际,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国内,外国侵略,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尖锐,反封建反侵略成为社会潮流,救亡图存运动兴起发展;改革,: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3)历史教训:50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证明了经济发展要遵守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文革证明了“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探索:改革开放;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概念“官本位文化”可以知道这是指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形成“官文化”的主要原因就要从古代的经济基础、政府政策和文化制度考虑。第二小问特点注意关键词“农村”联系古代宗法制的特点来回答。 (2)第一小问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国家大环境”主要结合近代的历史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回答,国际环境主要是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国内环境则主要从社会性质来回答。晚晴政府的改革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20世纪50-70年代“左倾”错误的表现来回答。第二小问探索主要是根据时间信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回答即可。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都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莎士比亚戏剧分析》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述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