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概况简表
蒙学经典 | 简介 |
《千字文》 | 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奉命将1000个单字,编纂成每句4字共250句的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
《百家姓》 | 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504个。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 |
《三字经》 | 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 |
《小儿语》 | 明代的吕得胜所撰,他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他认为民间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 |
《增广贤文》 |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集结了我国古代多种格言、谚语。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如“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等传诵至今。 |
《幼学琼林》 | 明末程登吉所著。用骈体文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朱子家训》 | 清初学者朱柏庐所著。以名言警句的形式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强调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以“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结尾。 |
《声律启蒙》 | 康熙甲辰进士车万育编著。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
《弟子规》 | 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编撰。以三字韵文方式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注重童蒙养正、敦伦尽分。 |
材料二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多采用韵文形式;越来越注重伦理道德渗透;明清是蒙学发展高峰。
原因: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理学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汉字具有押韵的特点。
(2)趋势: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
原因:社会精英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儒学与教育的关系,时间主要定位于宋明清时期,根据所学考点主要是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宋明理学。根据材料,特点可以从蒙学教材形式、内容、发展历程等方面概括。原因可以从政治制度、主流思想经济发展、汉文化特征等方面分析。
(2)本题的时空定位主要是西方19世纪之后教育的发展,相关所学内容工业革命及西方民主政治的成熟。根据材料趋势可以从教育对象、教育政策等归纳,原因可以从精英推动、工业革命影响、民主政治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