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12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3分)

 

答案:
(1)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2分)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4分)(任答2点即可) (2)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3分) (3)时代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任答3点即可)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要精读材料。关键词“天下为公”“ 皆有所养”“ 不必藏于己”“ 不必为己” “外户而不闭”等,可以得出结论。天下为公、人人平等、不自私自利、有食同吃等。答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政治、经济、文化几大方面。 (2)此问主要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核心观点,找关键词很重要。“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即反对封建专制,建立共和国。“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即国家自由了个人才可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并举。 (3)答背景题要结合教材知识。熟练掌握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注意时间1979年、1987年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伟大转折,从此进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战略。1987年十三大召开,改革开放已有近十年的经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农村乡镇企业的崛起。这种背景下,“小康”战略丰富和完善。 考点:古代政治思想·忠君教育·大同社会理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小康”战略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