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主题材料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主题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主题材料二: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据主题材料二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主题材料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根据主题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4)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主题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4分)

 

答案:
(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4分) (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6分,任答3点给6分) (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6分) (4)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4分,任答2点给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材料一中“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和“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的信息,联系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归纳出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向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2)第一小问变化抓住材料二中“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和“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的信息可概括出由排斥到接受;第二小问原因可联系19世纪40到6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来分析,可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林魏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东渐等角度来归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促进民众思想解放,民主意识增强的角度来筛选史实,可得出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4)首先理解好“世界潮流”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进而在分析三方面主题变化与它的联系即可,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反映了中国从闭关锁国的状态走向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开始学习工业文明的成果;从“臣民”到“国民”反映了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体现了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4分)

(3)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