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建构的规则语言,全球的一体化和普遍的世界文化主义已经削弱了旧有的关于独立、认同和自主的感觉,并推动许多国家让渡它们的部分主权。

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根据这一推理,冲突将减少,而人类将开始更好地认识到,国家边界和海洋几乎不能应对来自于旅游、通信和贸易等全球革命的多重挑战。这些共同的问题只能通过集体的、多边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全球化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对那些嵌入全球事务网络中的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构成了限制。结果,全球化使得国家的合作必不可少,它最终将增加每个地方的每个人的财富。

而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不管需求是如何地令人信服收益如何地的提高,增加了的联系和朝一个一体化和单一国家社会的趋势将孕育敌意。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对未来和命运的控制,增加了处于优势地位国家的力量,但是限制了虚弱的国家的繁荣,在一个高度分层的全球等级秩序中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由于全球的利益不会得到公平的分配,全球化可能在赢家和输家之间制造冲突。相互缠绕的经济将使各国关系变得更糟。在激烈竞争下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

——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

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9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要点: 观点一: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增加国家的财富。(2分) 论述:①全球化中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冲突将减少。(如全球气候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需要全球国家共同应对。) ②全球化使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使得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牵制,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如冷战后全球化加速,虽然局部冲突不断,但国际局势总体上走向缓和) ③全球化在在形成一个网络,对国家的对外政策构成限制,使得国家之间的妥协和合作必不可少。(如当今全球化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美关系虽有波折,但合作妥协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 ④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人才、商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增加了各国和世界的财富。(如二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中国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后经济快速发展等。) 结论:从全球史观来看,全球化是是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国家部分主权的让渡将会使得国家在一个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通过合作性的参与获得利益,从而从推动了世界稳定、增加了世界财富。 观点二: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3分) 论述:①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自新航开辟以来,人类走向全球的进程充满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殖民征服和殖民掠夺。(如对美洲的掠夺,鸦片战争等等)。 ②从现实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占有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将进一步扩大南北差距。(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③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全球化将会导致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使得各国的经济关系更糟糕。(如当今世界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独特地位,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发行美元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加剧矛盾等。) ④全球化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加剧世界不稳定。(如9·11事件、基地组织等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得6分) 结论:总之,全球化将会削弱国家主权,带来各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碰撞,正如亨廷顿的书名——文明的冲突一样,从某种方面来看,全球化加剧国家间竞争与冲突,引起世界政治经济的波动。(3分) 观点三: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的让渡将会给国家及世界带来双重影响。(3分) 论述:一方面,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增加国家的财富。 具体的论证间观点一①②③④ 另一方面,全球化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 具体的论证将观点二①②③④ (答出其中四点即得6分) 结论:从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全球的视角来看,国家主权的削弱是全球的必然结果,它给全球化中的国家和世界带来双重影响,世界人民应该加强全球合作、正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使全球化成为一个绿色的、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 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提取出材料的两种观点。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利弊角度,如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等,进行论述。最后进行适当的总结深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推荐试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因此, “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 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 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体制创新上的主要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13分)